当前位置: 砂 >> 砂前景 >> 地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一、水泥地面起砂
1.现象
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2.原因分析
(1)预拌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筒度过大。根据试验证明,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约为水泥重量的20%-25%,即水灰比为0.2-0.25。这样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难的,所以实际施工时,水灰比都在于0.25。但水灰比和预拌砂浆强度两者成反比,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降低。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同时,施工中还将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压光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压光过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还比较多,虽经压光,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即压光后表面游浮一层水),对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很不利;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硬化,不但操作困难,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及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经硬结构的表面,也将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
(3)养护不适当。水泥加水拌合后,经过初凝和终凝进入硬化阶段。但水泥开始硬化并不是水化作用的结束,而是继续向水泥经颗粒内部深入进行。随着水化作用的不断深入,预拌砂浆强度也不断提高。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天数不够,在干燥环境中面层水分迅速蒸发,水泥的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减缓硬化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致使预拌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h就浇水养护,由于地面表面较“嫩”,也会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4)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磨擦等作用,容易导致地面起砂。这种情况在气温低时尤为显著。
(5)水泥地面在冬季低温施工时,若门窗未封闭或无供暖设备,就容易受冻。预拌砂浆受冻后,强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水在低温下结冰时,体积将增加9%,解冻后不再收缩,因而使面层砂浆的孔隙率增大;同时,骨料周围的一层水泥浆膜,在冰冻后其粘结力也被破坏,形成松散颗粒,一经人走动也会起砂。
(6)冬期施工时在新做的水泥地面房间内生炭火升温,而又不组织排放烟气,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慢,常处于空气中的下层,又能溶解于水中,它和预拌砂浆(或混凝土)表面层接触后,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但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粉未状的新物质——碳酸钙。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本身强度不高,还能阻碍预拌砂浆(或混凝土)内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显著降低地面面层的强度,常常造成地面凝结硬化后起砂。
(7)原材料不合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低,或用过期结块水泥、受潮结块水泥,这种水泥经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2)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类比加大,强度降低。试验说明,用同样配合比做成的砂浆试块,细砂拌制的砂浆强度比用粗、中砂拌制的砂浆强度约低25%-35%;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3.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面层的预拌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m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用混凝土和细石混凝土铺设地面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垫层事前要充分湿润,水泥浆要涂刷均匀,冲筋间距不宜太大,最好控制在1.2m左右,随铺灰随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宜用平板振捣器振实,细石混凝土宜用辊子滚压,或用木抹子拍打,使表面泛浆,以保证面层的强度和密实度。
(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在水泥经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以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又不明显下陷为宜),将表面压实、压平整。第三遍压光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滑(时间应掌握在上人不出现脚印或不明显的脚印为宜),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
(3)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或用草帘、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有条件的可用黄泥或石灰膏在门口做坎后进行蓄水养护。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7昼夜;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10昼夜。
(4)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水泥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顶棚的粉刷等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避免对面层产生污染和损坏。如必须安排在其他装饰工程之前施工,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铺设芦席、草帘、油毡等,并应确保7-10昼夜的养护期。严禁在已做好的水泥地面上拌合砂浆,或倾倒砂浆于水泥地面上。
(5)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抹地面前,应将门窗玻璃安装好,或增加供暖设备,以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采用炉火烤火时,应设有烟囱,有组织地向室外排放烟气。温度不宜过高,并应保持室内有一定的湿度。
(6)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安定性要好。过期结块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砂子宜采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用于面层的细石和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也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
(7)采用无砂水泥地面,面层拌合物内不用砂,用粒径为2-5mm的米石(有的地方称“瓜米石”)拌制,配合比宜采用水泥:米石=(体积比),稠度亦应控制在35mm以内。这种地面压光后,一般不起砂,必要时还可以磨光。
4.治理方法
(1)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将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也可以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措施干水泥面)1-2mm→压光2-3遍→养护。如表面不光滑,还可水磨一遍。
(2)大面积起砂,可用胶水泥浆修补,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用钢丝刷将起部分的浮砂清除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如有裂缝或明显的凹痕时,先用水泥拌合少量的胶制成的腻子嵌补。
2)用胶加水(约一倍水)搅拌均匀后,涂刷地面表面,以增胶水泥浆与面层的粘结力。
3)胶水泥浆应分层涂抹,每层涂抹约0.5mm厚为宜,一般应涂抹3-4遍,总厚度为2mm左右。底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胶:水=1:0.25:0.35(如掺入水泥用量的3%-4%的矿物颜料,则可做成彩色胶水泥浆地面),搅拌均匀后涂抹于经过处理的地面上。操作时可用刮板刮平,底层一般涂抹1-2遍。面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胶:水=1:0.25:0.45(如做彩色胶水泥浆地面时,颜色掺量同上),一般涂抹2-3遍。
4)当室内气温低于+10℃时,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施工时应提高室瘟,使其自然融化后再行配制,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胶水泥浆不宜在低温下施工。
5)胶掺入水泥(砂)浆后,有缓凝和降低强度的作用。试验证明,随着胶掺量的增多,水泥(砂)浆的粘结力也增加,但强度由逐渐下降。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生理的20%左右。另外,结块的水泥和颜料不得使用。
6)涂抹后按照水泥地面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2-3d后,用细砂轮或油石轻轻将抹痕磨去,然后上蜡一遍,即可使用。
(3)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作翻修处理,将面层全部剔除掉,清除浮砂,用清水冲洗干净,铺设面层前,凿毛的表面应保持湿润,并刷一道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可掺入适量的胶),以增强其粘结力,然后用预拌砂浆另铺设一层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面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压光和养护工作。
二、水泥地面空鼓
1.现象
地面空鼓多发生于面层和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有空敲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
2.原因分析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浆膜或其他污物,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白灰砂浆沾污在楼板上,极不容易清理干净,严重影响垫层与面层的结合。
(2)面层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由于垫层迅速吸收水分,致使砂浆失水过快而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另外,干燥的垫层(或基层)未经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于扫除,对面层砂浆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在铺设面层后,积水部分水灰比突然增大,影响面层与垫层之间的粘结,易使面层空鼓。
(4)为了增强面层与垫层(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需涂刷水泥浆结合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如刷浆过早,铺设面层时,所刷的水泥浆已风干硬结,不但没有粘结力,反而起了隔离层的作用。或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或先浇水后措施干水泥面)的扫浆方法。由于干泥面不易撒匀,浇水也有多有少,容易造成干灰层、积水坑,成为日后面层空鼓的潜在隐患。
3.预防措施
(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
1)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他污物,并冲洗干净。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由应凿毛。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应予剔凿。
2)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
3)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精糙的表面。
(2)注意结合层施工质量
1)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
2)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铺设面层时,如果素水泥浆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4.治理方法
(1)对于房间的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0.1㎡且无裂缝者,一般可不作修补。
(2)对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如房间的门口、中部等处,以及空鼓面积大于0.1㎡,或虽面积不大,但裂缝显著者,应予返修。
(3)局部翻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块形或圆形,交凿进结合良好处30-50mm,边缘应凿成斜坡形,底层表面应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mm范围内清理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如原有面层较厚,修补时应分次进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终凝后,应立即用湿砂或湿草袋等覆盖养护,严防早期产生收缩裂缝。
(4)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并将底面凿毛,重新铺设新面层。有关清理、冲洗、刷浆、铺设和养护等操作要求同上。
三、带坡度地面倒泛水
1.现象
地漏处地面偏高,地面倒泛水、积水。
2.原因分析
(1)阳台(外走廊)、浴厕间的地面一般应比室内地面低20-50mm,但有时因图纸设计成一样平,施工时又疏忽,造成地面积水外流。
(2)施工前,地面标高抄平弹线不准确,施工中未按规定的泛水坡度冲筋、刮平。
(3)浴厕间地漏安装过高,以致形成地漏四周积水。
(4)土建施工与管道安装施工不协调,或中途变更管线走向,使土建施工时预留的地漏位置不合安装要求,管道安装时另行凿洞,造成泛水方向不对。
3.预防措施
(1)阳台、浴厕间的地面标高设计应比室内地面低20-50mm。
(2)施工中首先应保证楼地面基层标高准确,抹地面前,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找好坡度,用刮尺平。抹面时,注意不留洼坑。
(3)安装地漏时,应注意标高准确,宁可稍低,也不要超高。
(4)加强土建施工和管道安装施工的配合,控制施工中途变更,认真进行施工交底,做到一次留置正确。
4.治理方法
(1)对于倒泛水的浴厕间,应将面层全部凿除,重抹预拌砂浆面层,并找好泛水坡度。
(2)当浴厕间地面标高与室内地面标高相同时,可在浴厕间门口处作一道宽mm、高30-50mm的预拌砂浆挡水坎,以确保浴厕间地面有一定的泛水坡度。
四、浴厕间地面渗漏滴水
1.现象
浴厕间地面常有积水,顶棚表面经常潮湿。沿管道边缘或管道接头处渗漏滴水,甚至渗漏到墙体内形成大片洇湿,造成室内环境恶化。
2.原因分析
(1)设计图纸要求不明确,如地面标高、地面坡度、地漏形式、防止要求等未作具体说明,对此,施工人员未认真进行图纸审查和研究,盲目凭经验,造成差错。
(2)土建施工对浴厕间楼面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够重视。管道预留孔位置不正确,上下错位,致使安装管道时折凿地面,增大预留孔洞尺寸。浇补管道四周空洞部分混凝土时,清洗干净,浇捣不密实,浇捣后不重视养护,致使混凝土质量低劣或有干缩裂缝等。地面坡度设置不妥,防水层施工不认真等。
(3)安装坐便器、浴盆等的排水口预留标高不准,方向歪斜,上下接口不严,管道内掉入异物,管道支(托)架固定不牢,地漏设置粗糙等。
3.预防措施
(1)设计方向应针对工程使用特点,在图纸上明确质量要求。
1)浴厕间楼地面标高应比一般地面低20-50mm;
2)浴厕间楼地面结构四周的边梁应向上翻起,高度不小于mm,防止水从四周墙角处向外渗漏。
3)浴厕间楼地面应有2%-3%的坡度坡向地漏。
4)管道支(托)架应注明用料规格、间距和固定方式。
5)竖向排水管每层应设置清扫口,一旦发生堵塞,便于及时清扫。
6)横向排水管应有2%-3%的坡度,以使排水畅通,防止涌水上冒。
7)地漏应设有防水托盘,防止地面污水沿地漏四周向睛渗漏。
8)明确管道安装好后,必须进行注水试压(上水管)和注水试验(下水管)的要求。
(2)土建施工应作好以下各点。
1)重视浴厕间楼地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密实,认真养护。
2)楼面上预留的管道孔洞上下位置应一致,防止出现较大误差。
3)管道安装好后,宜用细石混凝土认真补浇管道四周洞口。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楼面结构的混凝土提高一级,并认真做好养护。
4)认真做好防水层施工,施工结束后应作蓄水试验(蓄水20-30mm,24h不渗漏为合格),合格后方可铺设地面面层。
5)铺设地面前,应检查找坡方向和坡度是否正确,保证地面排水通畅。
(3)安装施工应作好以下各点。
1)坐便器在楼板上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地面(建筑标高,即地面完成后的标高)10mm,切不可歪斜或低于楼面。
2)浴盆在楼板上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地面(建筑标高)10mm,浴盆的排水铜管插入排水管内不应少于50mm。
3)上下管道的接口缝隙内缠绕的油盘根绳应捻实,并用油灰嵌填严密。
4)排水管道应用吊筋或支(托)架固定牢固,排水横管的坡度应符合要求,使排水畅通。
5)安装过程中凡敞口的管口,应用临时堵盖随手封严,防止杂物掉入管膛内。寒冷地区入冬结冻前,对尚未供暖的工程,应将卫生器具存水弯内的积水排除干净或采取其他措施加以保护,避免冻裂管线。
6)管道安装后,应及时进行注水试压(用于上水管)和注水试验(用于下水管)。
7)地漏安装标高应正确,地漏接口安装好地漏防水托盘后,仍应低于地面20mm,以保证满足地面排水坡度。
4.治理办法
对于浴厕间楼地面的渗漏质量通病,应认真查清原因后,彻底进行根治。
五、水泥踢脚板空鼓
1.现象
这种空鼓多发生在面层与底层之间,也有底层与基层之间的,用小锤敲击时有空鼓声,并常伴有裂缝,严重时会剥落。
2.原因分析
(1)抹面前基层不浇水湿润,基层表面过于干燥。由于面层底层一般抹得较薄,所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所吸掉,既降低了粉抹层的强度以,又降低了与基层的粘结能力,造成日后空鼓、裂缝。抹面层时,若底层过于干燥,就容易使面层发生空鼓。
(2)抹面前,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粘结在基层表面的各种浮灰成了底层与基层之间的隔离剂,致使粉抹层空鼓。特别是水磨石地面在打磨过程中,浆水溅到墙面(或底糙灰面)上,当抹踢脚板砂浆时,若不清理干净,极易造成踢脚板空鼓。
(3)用石灰砂浆打底,由于与面层预拌砂浆材质、性能不同,粉抹后,极易造成裂缝、空鼓,甚至剥落。
(4)抹墙面罩面灰时,一直抹至水泥踢脚板部位,抹踢脚板时(不管面层或底糙),若不注意清理,将预拌砂浆抹于白灰层上,也容易产生裂缝、空鼓。
(5)预拌砂浆过稀,或是一次抹的太厚,使砂浆向下滑坠,大大削弱了与基层(或低层)的粘结力,造成空鼓、裂缝以至剥落。
3.预防措施
(1)基层应清理干净,粉抹前一天应充分浇水湿润。
(2)粉抹时应先在基层上(当抹面时,应在底糙上)刷一度素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4左右,并注意随刷随抹。
(3)严禁用石灰浆或混合砂浆打底糙。
(4)当先抹墙面白灰、后抹踢脚板时,应严格防止将白灰抹至踢脚板部位。
(5)预拌砂浆不应过稀,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一次粉抹厚度以1cm为宜,粉抹层过厚,应分层操作。
(6)磨石机应有罩板,避免打磨时浆水四溅,玷污墙面。如有玷污,应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4.治理方法
对于局部和轻微的裂缝、空鼓,不影响使用和外观时,一般可不做翻修处理,当裂缝、空鼓严重,或产生剥落情况,应做翻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