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前景 >> 模板工程常见4个质量通病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一、原因分析
1、模板主次龙骨间距偏大,未按计算值进行设置;超过mm的未设对拉杆。
2、主次龙骨虽然按照计算值进行设置,但是对拉螺栓、扣件等加固不到位。
3、混凝土的塌落度偏大,浇筑时的侧压力超过模板支撑设计时的值,从而导致胀模。
4、混凝土浇筑的方法不正确,浇筑速度过快。如有的项目为了减少装、拆泵管次数,待一处墙体砼装满后再移泵管,从而造成该部位浇筑速度过快和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模板受力情况改变导致胀模。
5、振捣的方法不正确,未分段分层浇筑,局部地方因过振,侧压力加大导致胀模甚至跑模。
二、防治措施
1、墙柱模板内楞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一般柱不应大于25cm,墙不应大于30cm,且内木楞应盖住模板拼缝;柱箍、墙模板外楞间距也应根据计算确定,一般第一道距离楼面应控制在15cm~20cm,下半部间距控制在45~50cm,上半部间距可控制在50~60cm。对拉螺栓竖向间距同钢管主龙骨,水平向间距也应根据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规格一般不小于Ф14,断面尺寸大于mm的柱必须加设对拉螺栓。
2、加强砼浇筑前模板加固的验收,一般最下面二道的对拉螺栓应加双螺母拧紧,并且钢管主龙骨同次木楞之间的缝隙应用三角木楔顶紧。剪力墙转角处的钢管龙骨应加双扣件拧紧固定。加固到位后方可浇筑砼。
3、砼浇筑时应严格按照砼配合比施工,尤其是坍落度要严格控制,它对新浇砼的侧压力影响较大,浇筑时要对每一罐的混凝土均要测试塌落度,发现偏差及时通知商砼站调整。
4、砼的浇筑速度和顺序也是影响砼侧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竖向结构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mm左右,墙体砼应采用分层闭合式围打浇筑法;层高超过4米的楼层,宜先浇筑框架柱,待框柱终凝后再浇筑粱板;门窗洞口应分层分别从两侧下料。
5、浇筑墙柱时,应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浇筑:柱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柱断面在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洞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mm,在上层砼振捣时,振动棒只能深入下层砼中5~10cm。严格掌握振捣时间,不宜长也不宜短,严禁振动棒重新伸入已振捣过的砼内振捣。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层间接茬处漏浆、错台一、原因分析
1、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标高有偏差;模板配模高度负偏差大于15mm,造成模板下脚悬空。
2、下层在接茬位置处的混凝土胀模或收口不平整,安装上层模板时,与下层墙体贴附不严。
3、距第一道钢管龙骨(对拉螺栓)距离过大;根部接长木楞未固定。
4、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造成安装不垂直导致墙体上口位移,或是拧紧加固后未复查垂直度。
5、支模不便带来的斜向支撑不够或不当,或与相邻构件或排架系统连接整体性较差,导致出现倾斜现象的发生。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正确,振捣过度,使模板发生变形或变位。
二、防治措施
1、浇筑楼面混凝土时,楼面混凝土的标高和平整度控制一定要到位;墙柱配模时,模板的配模高度负偏差应控制在15mm之内。
2、上层立模前,应将下层上口胀模部位凿除,立面修平整。在支模时,下口与砼墙面接触处固定橡胶条防止漏浆。
3、距离第一道钢管龙骨不大于mm。下层施工时,在靠近上部的位置预留对拉螺栓孔,间距不大于mm。上层模板支设时下压一定尺寸,充分利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4、支模时要反复用线坠靠吊,必须保证模板安装垂直度。先安装内侧模板(面积较大,便于安装),再安装外侧模板,初步用线坠靠吊垂直后,初步拧紧中间部位的螺栓,再用坠线校核垂直后,上下左右对称拧紧其他部位螺栓。
5、为保证模板垂直,应在对称部位支斜撑,并且将此部位的模板通过水平支撑与相邻的模板和内排架连成整体。
6、控制振捣时间,防止局部振捣过度,采用插入式振捣,根据经验每个振捣时间以20s~30s为宜,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且小于1m为好。
拆模时模板粘皮、混凝土面脱皮一、原因分析
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湿润模板或湿润不够,由于浇筑气温高,模板先天失水而干燥,混凝土与之接触后,在接触面混凝土失水被“烧坏”,当一拆模板就把表面层带下来。
2、模板太旧,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3、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不均,有漏刷现象,导致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或脱模剂与模板不相容。
4、掺缓凝剂的混凝土过早拆模,或低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5、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导致脱皮。
二、防治措施
1、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
2、破损的旧模板应及时更换;涂刷隔离剂之前,应将模板上的残浆等杂物清除干净。
3、模板隔离剂必须涂刷均匀,不得漏涂。不得采用废机油和废柴油,应采用46#清机械油和0#柴油进行兑和,兑和要均匀,比例一般为3:7或2:8。
4、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
5、浇筑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涂刷养护液进行保湿养护。
构件阳角跑浆严重一、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时,阳角模板的拼缝方法不正确,没有采用骑缝的方式(企口式方法)。
2、拼缝方法虽正确,但是模板因周转次数过多或施工中模板边角保护不到位造成模板侧边不平直或破损,拼装后缝隙过大,造成漏浆。
3、在施工中,模板的加固扣件未逐个拧紧造成模板下沉或接缝不严密。
4、砼振捣时间过长,造成模板外涨,造成漏浆。
5、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二、防治措施
1、砼浇筑前,木工质检员严格验收模板施工质量。先安装柱模板,水平梁模板支在柱模上方,板模板压在梁侧模上口。粱、柱、墙阳角部位的模板拼缝必须采用企口方式,即用木楞骑跨模板拼缝处,同时拼缝处宜加贴海绵条。
2、模板施工中应,拆模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原则,严禁用撬棍硬拆强撬,严禁敲打模板的棱边和楞角。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浮浆、残渣,封模前应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涂。
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柱箍、拉杆、斜撑等支撑体系进行检查,看加固是否到位。一般最下面三道柱箍、拉杆等需要双扣件、双螺母进行加固。
4、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一是分层振捣法,在上层砼振捣时,振动棒只能深入下层砼中5cm,严禁振动棒重新伸入已振捣过的砼内振捣,每一插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二是采用快插慢拔振捣法,采用插入式振捣,根据经验每个振捣时间以20s~30s为宜,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且小于1m为好。
5、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配合比。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混凝土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模板的材料,设计,安装和拆除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此外,还应定期对模板进行维护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