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市场 >> 典型案例一个远郊村何以ldquo长出
一个远郊村的多亩集体建设用地“长出”23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元,产值超过3亿元。这个村就是鼎城区谢家铺镇施家陂村。该村已被鼎城区定为小微企业集聚区。
村道连着国道、省道,2公里处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离常德市区20多公里。也许这样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是施家陂村“长出”23家企业的原因。然而,具有这样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的村还真不少,有的甚至还更有优势,却为何比不上施家陂村呢?原来,施家陂村还有另一种看不见的优势。这种看不见的优势究竟是什么?三个故事给出了答案。
“贴”出的龙头企业全自动精米生产线吞进金灿灿的稻谷,吐出油光闪亮的大米。花稻米、花颜稻米、花间稻米、花悦稻米、亿泽香米等5个通过认证了的绿色食品稻米产品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这里就是坐落在施家陂村的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50亩,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建有日烘干能力吨的稻谷烘干中心、3万吨的稻谷恒温仓库、年产5万吨的全自动精米生产线,置有各类农机具台,是一家规模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该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的“六统一”全程标准化生产,服务范围从施家陂村辐射谢家铺全镇,服务水稻生产面积5万亩,每年为农户增收多万元。
说起公司的“萌芽”期,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周名烛感慨地说,多亏了村里的“及时雨”。年,从谷贩子转型而来的公司,欲从推广优质稻一炮打响来站稳脚跟。没想到农户对种优质稻不感冒。公司几个创始人急得吃不香、睡不着。
“先舍后得,先予后取。公司既然落户本村,而且创始人还是本村人,那么,我们就是贴钱也要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施家陂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统一了思想,村里给愿意种优质稻的农户每亩补贴50元种子钱。通过屋场会宣传发动,这家公司当年在施家陂村推广优质稻多亩。而村集体经济当时还不景气的施家陂村为此付出了5万元的种子补贴款。村里种优质稻的农户当年每亩增收多元。尝到甜头的农户带动其他农户“吃”起了优质稻,全村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了0多亩。
“垫”出的家具厂施家陂村国道入口处一座占地5亩的钢架结构的厂房格外打眼。这是常德市鼎城区德盛定制家具厂,它是一家“垫”出来的家具厂。
该厂老板肖勇华是汉寿县人,做了多年的衣柜、橱柜等全屋定制业务,过去都是租厂房做业务,赚到的钱大多成了租金,很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厂房。有一回,他听别人说施家陂村那里有了不少小微企业,营商环境蛮好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肖勇华就想等赚足了钱去施家陂村建个厂。回汉寿老家顺路,他就顺便到施家陂村走了一趟,结识了村党总支部书记焦存再。
求资若渴的焦存再带领村干部就去了肖勇华租赁的厂房察看。不喷漆,都是现成的板材来料加工,对环境无污染,村里很乐意接受这个企业。然而,由于肖勇华忙于跑业务,加上资金不足,一时下不了建厂房的决心。村里看透了肖勇华的心思,就和肖勇华商量:村里垫资先把厂房建起来,厂房建好验收后两年内还清垫付款。肖勇华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遇到这等好事,当然是满口答应了,万元包给了村里去建厂房。
跑手续、找施工队、进建材、当监工,村里当起了“包头”。村干部把建厂房当成自家的事精打细算。仅用了4个多月,厂房就顺利竣工。村里把账一算,亏了近3万元,但厂房建造质量超出了肖勇华的预期,肖勇华打心底里高兴。年12月,他进驻厂房后就把原本两年付清的垫付款,一次性给付清了,实际只让村里给垫了4个多月,村里建厂房亏的钱也给补上了。
“有施家陂村党总支部、村委会这两块牌子在那里,放得心。”当记者问肖勇华当初为什么放心把厂房包给村里建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的确,施家陂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如今成了耀眼的名片和响亮的品牌。多年来,施家陂村“两委”把发展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千方百计引进企业,乐当企业的“保姆”“店小二”,而且村干部约法三章,不来门子、不敲杠子,不揩企业一滴油。
“闹”大的制砂厂坐落在施家陂村的常德市鼎城区施家陂建材厂,是一家制砂企业,制砂日夜闹个不停。然而,附近70户农户都把这种闹作为幸福的催眠曲。
原来,附近70户农户中,有10户入股到了这家制砂厂。日夜闹个不停,意味着生意兴隆。生意兴隆,意味着分红多多。入股了的村民说,如果有一天不闹了,反而会睡不着觉的。而附近60户没有入股的农户,也能得到制砂厂的“慰问分红”。再说,企业效益好了,村里也跟着受益。住在制砂厂附近、今年70岁的村民王孝斌说:“看着企业多年来为村里办的实事,谁也不忍心因‘闹’而‘闹’。”正因为有了村民对这种闹的忍受,这个企业才越“闹”越大,如今“闹”成了规模以上企业。在施家陂村,还没听说过有村民在企业阻工或闹事的。这里的民风淳朴得就像秋天施家陂山地里果满枝头的油茶树。
施家陂村引进企业的目的就是“放水养鱼”,让村民、村集体跟着受益。村里有了企业,村民可在家门口就业,农户、村集体都可以入股企业。全村人现有多人在村里企业上班,每年从企业拿回工资0多万元。有闲钱的农户纷纷入股到企业,既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燃眉之急,又让自己的钱生了钱,全村户农户有多户入股企业,入股资金0多万元,每年分红多万元。村集体入股企业资金万元,每年分红40多万元,加上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村里老厂房、老校舍的租赁,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有70多万元。
企业、农户、村集体已融为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企业的事就是村里、村民的事,村里、村民的事就是企业的事。多年来,企业共为村里修路、绿化、亮化等建设捐款多万元。走进施家陂村,但见两车道的沥青路两旁别墅式的农家庭院一字排开,还有一个配有多种健身、游乐设施的花园式的幸福屋场。施家陂村“全省集体经济发展强村”“省级美丽乡村”等光环里,凝聚着企业的贡献;年,施家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这个来之不易的数字也凝聚着企业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