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生活服务师,为我们的家加分

发布时间:2023/6/6 13:57:54   

9月13日早上8点,医院预约CT检查、去药房取药,然后医院,陪一个从徐州来的42岁癌症患者看病,忙到中午12点多;下午不到两点,又医院,帮一位客户取肠胃镜的活检报告……“这已经是我今天接的第四单了!”南京陪诊师孙静说。

陪诊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上门喂宠师、头皮护理师等一批“生活服务师”,像“临时的家人”,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打开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娱乐、健康、养老、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体验新空间。年度《中国生活服务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年来,我国生活服务消费成交额年均增长49%,用户数年均增长70%。无疑,这些数据里面,“生活服务师”的贡献率正在呈大幅上涨趋势。

年轻的保洁师,不再“藏”起工具包

扫地、铺床、擦灰……周五上午8点半,吕丽丽赶到南京秦淮区的一位客户家里。三小时的订单,她做到了中午快12点才结束。客户要付她超时的费用,她笑着摆摆手:“干活哪能那么斤斤计较呢!”收拾好工具包之后,她骑上电动车,继续赶往下一家。

快节奏的生活下,很多忙碌的职场人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双手和时间解放出来,聘请更为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吕丽丽就是这么一位“生活服务师”。很多人都习惯称呼保姆、钟点工等家政服务人员为“阿姨”,但眼前这位“吕阿姨”出生于年,比很多客户的年纪都要小。“年,我到公司进行上岗培训时才31岁。那时候,做这行的大多数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我在里面显得很另类。”

那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吕丽丽也从来没想过这份工作能带给她什么样的体面。彼时,她刚刚带着两个孩子从淮安老家来到南京。一开始跟着做水电工的丈夫跑跑工地,干点小活,但时间长了不行,孩子要有人管,要接送上下学,家里还得有人做饭。“年纪轻轻干什么不好,非要给人家打扫卫生?”虽然觉得“丢人”,但吕丽丽也问自己:不做服务员还能干什么?

从平台隔三差五推来的零星单子到拥有稳定的长期客户,吕丽丽很快干得风生水起。一是熟能生巧,她在老家一直照顾孩子、公婆,早就是持家的一把好手;二来,她这个人有洁癖也实心眼,不仅手脚麻利,眼里有活,也不会像有些人那样磨洋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一些客户的顾虑。“一开始他们觉得年轻人娇气,干不好活,倾向于选择‘老一点’的家政阿姨,但只要我去干过活的主家,都会预约下一次。”

“平台之前推荐来的阿姨,有的擦布不分类,一块抹布从头擦到尾;有的把客厅归置得很整齐,但推开书房门,才发现零碎的都被转移到了这里。”两年多前,一位教授客户在试用了五六个人之后选择了吕丽丽,一直用到现在。

许多个“吕丽丽”,正在为别人“更美好的生活”而工作。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就业指数报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就业景气度不断攀升,其中东部省份活跃度最高。3年来,洗衣服务、家政保洁、家电服务成交额年均增长最高达%。服务员的年轻化也成为趋势之一,近九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求职者。

“我现在时薪40至45元,一天干两到三个家庭,月入近万元,还能兼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的吕丽丽也和丈夫商量好了,以后她的钱负责养家,丈夫的钱则开支家庭的重大项目。回顾四年的从业经历,有一个细节让吕丽丽十分感慨:“过去我嫌丢人,走在路上,都会把印有公司名字的保洁工具包藏起来。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不是保姆,我是保洁师!”

打开丰富多彩的“就业大舞台”

“90后”女孩陆茗紫,在网上采购了一堆东西布置新家,可其中有一个木制架子,她怎么也组装不起来,看了安装视频和图纸,依然一头雾水。“异地碰到这种情况只能退货?”一筹莫展的时候,卖家迅速地在一个家居零售服务平台下单,给她找来了一个“鲁班师傅”,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陆茗紫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细分的服务平台。之前她一直很头疼,精装修的房子,家里想接几通水管,线路串了要改,根本找不到人。这次经历打开了陆茗紫的“新世界”。后来在短视频等社交网站上,她也陆续刷到过上门做菜的厨师、上门护理的美容师等新奇职业。“想想也是,过去哪有什么头皮护理,现在很多年轻人发量堪忧,需求有了,服务也就跟上来了!”

生活服务业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更广阔的“就业大舞台”。

今年6月底,年出生的丁原典(化名)成为了苏州一名网约车司机。创业失败,赔了房子,及时止损,是他入行的原因。丁原典说,自己之前也面试了一些岗位,互相对眼的暂时没找到,既然一时半会儿不知道干什么,他跟家人商量说不如先开网约车吧。

“开网约车可以有即时收入,不用等你熟悉了行业,或者说掌握了客户资源才行。基本上,你会开车,能看懂导航,立刻就能上手。即使一开始路不熟不能准时接到客人,跟人家态度诚恳地道歉,乘客也都能理解。”开网约车到底能赚多少钱?开了两个多月车的丁原典估算下来,时薪大概在40到50元之间。“就像快递骑手一样,现在的很多工作都是多劳多得。有的人跑完早高峰之后,中午回去休息,晚高峰再出来跑跑,一天做到三四百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想多赚点,就要多吃苦,每天多跑几单,没有捷径!”

对南京姑娘季小涵来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靠着上门替别人喂宠物赚钱。

如果人隔离在外,家里的宠物怎么办?疫情期间拉起来的“宠物互助群”,现在依然热闹。因为除去隔离的特殊情况,很多人也有喂宠的需求。季小涵的一位律师客户,家里养了一只狗,“他家的狗对于环境很敏感,寄养出去就不吃不喝,有一次出差中途他又赶回来处理”。还有一位外地来的单身女孩养的是猫,“她出差比较频繁,时间长了要添加猫粮,换新鲜的水,清理猫砂,迫切需要一位上门服务的宠物喂养师”。

因为喜欢小动物,季小涵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有的猫胆小,主人就会要求“它躲起来不要管它,你给它放好食物,换好水就行”;特别黏人的猫,主人则会请季小涵帮忙摸摸它的肚皮。“客户的要求五花八门,上门喂一次宠物大概几十元钱,狗狗因为要带出门去遛,收费会稍微贵一点。”

陪诊师有时就像临时的“家人”

截至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达2亿人,其中,生活服务业是主要领域。这个行业到底满足了人们哪些新需求呢?

近年来,陪诊师这一新职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年出生的孙静就是其中一员。

去年一年,孙静经常陪长辈看病。在医院,她常常看到一些独自就诊的老人,医院的智能设备而遭遇“看病难”,还有一些外地人,医院环境,多次跑错。诸如此类的需求,让她脑子里冒出了“陪诊师”这三个字。再三考虑后,她决定试一试。

何为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为那些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赴异地就医却人生地不熟的患者,提供陪伴看病的服务。排队、签到、取报告、拿药外,也为提供跨城市代问诊服务。

“很多人觉得陪诊师就是排排队、跑跑腿,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真的做下来还是挺难的。”孙静说,陪诊师虽然不需要专业的医学背景等“硬杠杠”,软件要求却并不少。

一方面,医院的地理环境、就诊流程,医院各个科室的分布,医院有哪些特长科室等。“医院越建越大、科室越分越细,各种设备越来越自助化,挂号、问诊、检查、缴费、取药,先到哪里、后做什么,有个熟悉流程的人陪诊,统筹安排,可节省不少时间。”

另一方面,责任心、共情能力,也是陪诊师的基本素质。“服务,是要走心的。何况,我们面对的还不是一般的客户,都是病人。谁生病,不闹心?”在孙静看来,每一个陪诊委托的背后,都寄托着客户的一份希望。“我经常跟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说,这张单子你不接,没有人抱怨你。但是你接了,哪怕是块钱的单子,有一天下大雨、下大雪,你自己掏块钱也必须完成这个单子,否则你对不起病人。”

去年7月,孙静组建“南京舒馨陪诊”团队,目前拥有近30名陪诊师,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有的人有亲身感受,觉得陪诊是刚需,所以来了;有的人,则是看中这个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又喜欢与人沟通,决定兼职尝试一下。而一年多的陪诊生涯,让孙静本人对陪诊师这个职业有新的体悟:“陪诊师,就是病人的一个临时家人。”

孙静没有统计过自己总共陪诊了多少病人,她只知道,从一开始的一个月才有五六单,到如今,一天两单是常态。“老人一辈子节俭,舍不得花钱,你们能不能假装成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给老年人请陪诊的大多是子女,每次找上门他们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要求。

扮演“临时家人”,有时候也会让孙静“受伤”。她陪诊过一个四十七八岁的单亲妈妈,在当地已经查出来不太好,但抱着是误诊的希望,她还想到南京来复查。“她家境不好,很拮据,本身生病也不容易了,我就教她详细步骤,让她直接去。”等到要直面报告的那天,对方又找到孙静,说她是自己来的,没有任何家属在,希望能有个人陪着自己。“结果出来以后,是癌症,她立刻就哭了,然后就跟我说:我能靠着你吗?”孙静记得,那天对方哭了好久好久,她一直陪着安慰她,中午又请她吃了一顿饭,没收钱,因为她太不容易了!

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国内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用户对陪诊等长尾服务的需求呈增长态势。近日,一则话题为“95后小伙做陪诊师月入过万”的视频登上了热搜。陪诊师真的月入过万吗?孙静说,事实上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付出的时间精力、给客户带来的体验好坏等,都会直接影响陪诊师的收入。目前市场上对于陪诊的费用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陪诊半天元,全天元。孙静说,自己的不少客户都是“回头客”。“不少病人是长期带病生存的,如果他认可你的服务,就会继续找你。这一行做下来,累是累,但也很有成就感,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

别让“短视”破坏了体验感

“做饭师不会做饭,是不是太讽刺了!”“80后”的南京市民钟灵,在平台预订了一名“做饭师”上门服务后,叫苦不迭。

家住城东,在河西上班的钟灵,每天的通勤时间需两个小时左右。丈夫突然被公司外派半年,上中学的孩子回家后的晚饭就成了难题。

平台“上新”的4小时“做饭师”服务让她眼前一亮,立刻下单。第二天,钟灵特意请假早点下班,在家“考察”服务。“小姑娘备菜的时候我就看着不怎么熟练,这排骨还没下锅,家里就一阵阵浓烟,我跑过去一看,锅已经烧焦了……”钟灵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做饭师”原先在家并不做饭,为了上岗,临时在家上了两节网课就算是培训过了。“因为她培训的时候,用的是电磁炉,所以后来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我家煤气火太大了,才会糊的……”

这次并不愉快的体验之后,钟灵至今不敢再在平台购买类似服务。“平台上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经过严格培训,讲究营养搭配等等,几乎每一条都是我在意的,没想到只是一种噱头!”

吕丽丽也提到,家政平台近年来一直在开发诸如做饭师这样的新服务,以应对客户越来越多元的需求,但有的新业务推出得太匆忙,一时半会儿没人做,就会让做得不好的保洁师转岗过去,“先开启新赛道,后面的再说”。吕丽丽说,自己所在的平台最近也在不断招新。“有好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报名做保洁钟点工,她们平时在家根本不干活,又不能吃苦,才一个星期,就干不下去走人了。”

生活服务业是人民美好生活最直接相关联的行业。今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年)》,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以创新模式推动养老、育幼、家政、母婴、物业、快递、健康、零售、文化、旅游、体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然而生活服务业快速迭代和发展的同时,也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比如,目前仍然在“自生自长”的陪诊服务,还亟待在准入门槛、服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建立一整套完善长效的监管机制,以免一些“黄牛”打着“陪诊师”的旗号倒卖专家号等乱象发生。

比如,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所谓“新技能速成班”,让学员花大价钱,拿到手的却是毫无含金量的“山寨证书”。这种把“考证”和“高薪”直接挂钩,刻意塑造的“职业神话”,也造成了人们对于新职业的困扰。

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师,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闯”入我们的生活。但这里的“师”,不应是虚假的“符号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份充满温度和情感的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给别人带去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8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