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介绍 >>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范本
编制依据:
本项目策划主要依据下列文件编制:
一、----------------------工程-路灯专变工程项目图纸资料;
二、现行国家(或部)颁发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三、《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四、《电力安全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五、《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六、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
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项目安全管理办法(版);
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项目质量管理办法(版);
九、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项目进度管理办法(版);
十、《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93;
十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T16-;
十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
十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十四、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0kV~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引用文件:
一、GB/T-idt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GB/T-/ISO:《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GB/T-《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工程包含新装S13-M-kVA预装式变压器1台,新建高压电缆YJV22-8.7/15kV-3×70,长度约为m,电缆敷设于原有电缆通道。新建高压电缆YJV22-8.7/15kV-3×70,长度约为m,开闭所出口过路段电缆敷设于新建顶管通道,其余电缆敷设于原有电缆通道。
1.2工程规模
1.2.1新装1台变压器,新建1座预装式变压器基础。
1.2.2新建高压电缆YJV22-8.7/15kV-3×70,长度约为m,1组电缆中间头。
1.2.3新装1台S13-M-kVA预装式变压器,新建1座预装式变压器基础。
1.2.4新建高压电缆YJV22-8.7/15kV-3×70,长度约为m。
1.2.5新建2+1回顶管m,新建2+1回电缆井1座。
为确保本工程能按时竣工投产,我公司将在开工令下达后积极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
2.主要施工方法
为使工程达到进度要求,电气与开发商负责的土建施工会存在交叉作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交叉施工,保证安全。
电气技术人员配合土建现场施工,特别是预埋件、预留孔洞等的施工,当土建具备电气安装条件时,充分让出工作面给电气施工,尽量减少电气、土建交叉施工。现场施工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工序要求安装,工程现场作业指导书没有涉及的工序项目,现场编制作业指导书,由公司审批后执行。
2.1主要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箱变基础、电缆井制作----变压器和高、低压柜安装----顶管及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安装----高压设备调试、试验----验收送电----移交
2.2施工准备
2.2.1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应在中标后及时展开,在项目经理部的基础上,由公司参与成立工程项目筹备工作组,专门负责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2.2.1.1在对工程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项目筹备组利用我公司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编制工程施工资料,对其配套工程的工期、安全、质量、资金、工程材料、统计、人力资源等工作资料进行总体策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2.2.1.2根据业主招标的要求,考虑图纸出图时间、供货设备与材料到场时间,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工期及各项施工资源。组织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根据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技术规定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做到提前准备。
2.2.1.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遵照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修订工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安全奖惩制度、质量奖惩制度、工程消防管理制度、工程保安管理制度等。
2.2.1.4本工程在电气安装工艺上有较高的要求,为提高职工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具体安排由公司综合部、工程部、质安组负责,主要培训项目有:
(1)安全技术岗位培训;
(2)测量技术培训;
(3)电缆头制作培训;
(4)电缆敷设培训;
(5)设备安装培训;
(6)高压试验培训等。
2.2.1.5根据本工程特点,编制、补充各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及工程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措施,保证工程按照程序施工。本公司经过多年的工程施工,公司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联合组织整理编制了多种施工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手册,本工程可选用,或结合本工程特点进行整理修改后使用。
2.2.2施工材料准备
根据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规定,以迅速而有序的方式将所领用的材料、设备运至工地现场。
2.2.2.1材料供应组织管理。由项目供应部负责管理,供应部负责材料的接收、采购、检验、装卸、运输、保管、分供等工作。供应部负责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项目法人提供的供货时间,编制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物资进场时尽量一次到位,放置稳固,不能一次到位的,在所内另辟临时设备及大件材料存放场地,便于运输及储存。所有设备材料放置应整齐有序、标识清晰,并有专人保管,在所内进行设备倒运时利用配置的施工车辆进行。
2.2.2.2材料管理。材料仓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进货、检验、保管、分供等管理办法,按规定建立帐卡并做到卡物相符。特别要做好材料仓库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锈蚀工作。在材料储存、施工过程各阶段设置产品标识和记录,以避免不同物资的混用和满足可追溯的要求。对不合格品应及时标识、隔离和处置,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2.2.2.3自购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材质证明、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要齐全。
2.2.2.4协助业主进行设备、主材的催交工作,以保证能按施工计划及时提供所需主要设备及材料,以满足施工要求。土建工程部分积极主动跟踪业主的施工进度,根据红线范围内的土建工程进度情况及时安排电气进场。
2.2.3施工场地准备
2.2.3.1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及临设计划、临电方案。
2.2.3.2搭设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及安全、消防设施。临设方案在必要时需报送监理单位。
2.2.3.3建设单位甚至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2.2.3.4按工机具进场计划,材料进场计划,组织施工机具,工程用料进场。
2.2.3.5组织各类办公、生活、消防设施进场。
2.2.3.6组织部分施工人员提前进场,协助解决施工用水、用电问题。
2.2.3.7开工前做好临时施工设施,设备、材料存放地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提前场的设备、主材的防护和保管工作。
2.2.3.8在施工现场建设临时设施,作为仓库等;另设材料、设备暂放区。
2.3箱变基础、电缆井制作
2.3.1基础土方的开挖
对于箱变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开挖清底的方法,开挖时基坑边坡放坡1:1.挖掘机开挖深度至持力层,剩余的部分采用人工清底,直至开挖到预埋扁钢底面,集水槽宽度为mm。
2.3.2接地
接地网及施工按照预装式变电站地网要求图CSG--10YK-YO-11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用件包紧固件全部进行热镀锌处理。箱式地网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拟采用地网埋于接地沟的方法满足要求,当接地沟内回填砂质粘土土壤电阻率小于欧米时,计算接地电阻满足要求,若达不到要求需加大地网范围或增加接地极,接地网施工的焊接作业由专业人员焊接操作。
2.3.3垫层施工
本工程箱变基础垫层采用厚C15砼垫层,垫层施工时要采取措施保证垫层表面的平整度。箱变基础模板采用木模。采用木模是用钢管进行加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础位置,防止模板发生位移。
2.3.4基础钢筋绑扎
底板厚mm,采用配筋二级钢Φ12
。钢筋的制作绑扎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绑扎完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3.5基础砼的浇筑
本工程箱变基础底板采用C15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样按照砼浇筑操作规程进行,浇筑时震动棒插点要均匀,尤其是预埋扁钢附近的砼,要确保震捣密实。基础砼浇筑后,表面收光,并形成一定坡度向基础旁边的集水槽,集水槽向排污口方向倾斜。
2.3.6基础排水系统及砌体墙
为防止是施工雨水天气坑内渗水,导致设备锈蚀,要求沿基坑周边砌筑宽,高~1mm的砖墙,砌体采用MU20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并用1:2.5水泥砂浆抹15mm厚(掺3%防水粉)压实抹光。底部设集水槽和预埋排污管相连。
2.3.7混凝土压顶
砖墙顶面用*的混凝土压顶,压顶为C25混凝土,纵筋为二级钢6Φ12,箍筋为二级钢Φ8
。预埋箱变基础槽钢[10埋于圈梁内。槽钢底座对角线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mm,上平面水平误差不大于3mm,设备底座与基础槽钢底座焊接固定。2.3.8电缆井制作
2.3.8.1基础垫层
2.3.8.1.1紧跟挖土速度采取随挖随修整的方法,在基槽土质验收后立即浇筑将地基覆盖保护好,以避免地基较长时间暴露在外,遭受雨水浸袭和施工扰动而降低地基承载能力。
2.3.8.1.2垫层混凝上的标高采用木桩控制,由水准仪正确掌握标高,采用自拌混凝土浇筑。垫层混凝土的振捣以平板式的振捣器为主。
2.3.8.2井身结构砼施工、盖板压顶
井身结构砼施工、盖板压顶安装当下部砼强度达到2.5Mpa(即三天后)时,方可进行。
2.3.8.3模板工程
2.3.8.3.1模板安装前应检查模板质量,即表面平整光滑、边框完整、无缺损、涂刷脱模剂。
2.3.8.3.2模板安装后,应检查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等均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3.8.3.3相邻模板的高低差不得超过2mm。
2.3.8.3.4模板拆除须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拆模,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3.8.4钢筋工程
2.3.8.4.1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制作,现场质检员对钢筋加工进行检验。
2.3.8.4.2钢筋安装时,钢筋应绑扎牢固,钢筋的型号、规格、数量、儿何尺寸、搭接长度和铆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2.3.8.4.3在安装时,应设置钢筋保护层,并用与砼等强度的砂浆垫块按梅花形布置,其间距不得大于1m。
2.3.8.5砼工程
2.3.8.5.1砂石料进场前,必须对其作一次检验,不符合材质要求的砂石料,在冲洗前一律不得使用。电缆工作井垫层、底板、井身结构砼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室的理论配合比,再根据现场材料含水量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执行,并严格控制过磅配料及水灰比,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增减用水量。
2.3.8.5.2砼浇筑前必须浇水湿润模板,并清理模内杂物。
2.3.8.5.3所有现场材料质保、试验证明应齐全,现场试验员须进场材料严格控制。
2.3.8.5.4砼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2.3.8.5.5浇筑砼时,严禁踩踏板的钢筋,出现钢筋和模板移位应及时处理。
2.3.8.5.6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3~5cm,使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易振实部分的边缘约10cm。
2.3.8.5.7浇筑砼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3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砼下落。
2.3.8.5.8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问歇时,其间歇时间应昼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2.3.8.5.9砼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对砼进行浇水养护,一般结构养护7天,防水砼养护14天,每天浇水次数以能持砼表面湿润为宜。在砼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前,不得对其施加荷载。
2.3.8.6预制盖板
预制盖板采用在专业生产厂集中购买,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安装前,由测量员用墨线放出每块板位置再按相应位置将盖板人工抬至压顶上。盖板分为普通沟盖板和承重沟盖板,安装盖板时,在道路处安装承重沟盖板,其余的均安装普通沟盖板。
2.4变压器和高、低压柜安装
2.4.1到货检查
设备到达现场后,由甲方代表、监理公司,安装单位、厂家一起进行下列组件外观检查和开箱检查。开关外观良好,压力正常,冲击记录仪记录值在正常范围内;开关安装附件、备品及备件、安装专用工具齐全无损伤,厂家技术资料齐全,出厂试验结论合格,设备器身检查。外观无损伤,无变形;核对铭牌。
2.4.2变压器安装
2.4.2.1施工准备
2.4.2.1.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并形成书面记录。
2.4.2.1.2检查变压器、避雷器等所有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好相关安装记录表。
2.4.2.2人员准备
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箱变安装施工的作业人员组织到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4.2.3材料及工器具准备:
2.4.2.3.1导线、螺栓等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前必须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
2.4.2.3.2工器具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求,准备起重机、吊装机具、焊接工具、扳手等工具。
2.4.2.4基础检查
2.4.2.4.1变压器安装基础水平误差5mm,基础的中心距离及高度的误差不应大于10mm;预埋件及预留孔与图纸设计要求相符,预埋件牢固。
2.4.2.4.2变压器与门的距离不得小于1.6m,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2.4.2.4.3房内非封闭式变压器周围应装设不低于1.7m固定遮拦,遮拦网孔不应大于40mm×40mm,遮拦与变压器外廊的净距不宜小于0.6m,并在遮拦明显部位悬挂警告牌;变压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2.4.2.5变压器安装
2.4.2.5.1变压器运至现场后,应对变压器的外观进行检查,变压器应无锈蚀及机械损伤;核对技术参数,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4.2.5.2变压器底座宜加防振胶垫,水平稳定放置;防振胶垫厚度不能小于30mm。
2.4.2.5.3变压器安装后,套管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破损等现象;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位应齐全,且安装牢固;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2.4.2.5.4箱式变配电站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方式。在箱式变配电站框架侧板上装设排风扇,当箱内温度超过50°C时,排风扇自动启动。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安装牢固,并应转动灵活,无卡阻;试转时应无振动、过热;叶片应无扭曲变形或与风筒碰擦等情况;温控装置动作可靠,指示正确。
2.4.2.5.5变压器的铁芯和金属件、带有防护罩变压器金属箱体的保护接地、变压器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紧固件及放松零件齐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
2.4.2.5.6变压器高压、低压线圈之间严禁有异物遗留。
2.4.2.5.7变压器安装就位后必须进行电气试验,试验结果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要求。
2.4.2.6一次接线
2.4.2.6.1变压器进出线的支架按设计施工,牢固可靠,标高误差、水平误差均不小于5mm,可靠接地。
2.4.2.6.2高、低压电缆(含插接式母线)沟进出口应进行防火、防小动物封堵。
2.4.2.6.3电缆终端部件及接线端子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终端与引线连接可靠,搭接面清洁、平整、无氧化层,涂有电力复合脂,符合规范要求。
2.4.2.6.4裸露带电部分宜进行绝缘处理。
2.4.2.6.5单芯电缆固定严禁用导磁线金属绑扎。
2.4.2.6.6双电缆进出线接线端子必须分别在设备接线端子两侧搭接。
2.4.2.6.7变压器高低接线应用镀锌螺栓应有平垫圈和弹簧垫片,螺栓紧固后,螺栓宜露出2-3扣。高腐蚀地区,宜采用热镀锌螺栓。
2.4.2.6.8导线应相色标识正确清晰。
2.4.3高、低压开关柜安装
2.4.3.1高、低压开关柜安装
准备工作:检查基础型钢其误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顶部略高于抹平地面,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2.4.3.2吊装:根据施工设计图所标示柜的型号、规格正确布置。在吊装屏柜的过程中应做好防磨损措施,屏柜需移动时应用钢管垫在屏柜底部滚动前进,到位后,调整屏柜的垂直度和屏面水平。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调整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屏柜,调整合格后上紧固定螺栓及连屏螺栓。
2.4.3.3安装好后的成套柜其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应准确、可靠,动、静触头中心线一致,触头接触紧密。二次回路辅助开关切换点动作准确、接触可靠。柜内照明齐全。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等应刷漆。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盘、柜,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
2.4.3.4盘、柜上的电器安装
电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4.3.4.1电器元件质量良好,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2.4.3.4.2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2.4.3.4.3发热元件宜安放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2.4.3.4.4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3.4.5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2.4.3.4.6带有照明的封闭式盘、柜应保证照明完好。
2.4.4一次接线作业程序
2.4.4.1变压器进出线的支架按设计施工,牢固可靠,标高误差、水平误差均不大于5mm,与地网连接可靠。
2.4.4.2高、低压柜(含插接式母线)进出口应进行防火、防小动物封堵。
2.4.4.3电缆终端部件及接线端子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终端与引线连接可靠,搭接面清洁、平整、无氧化层,涂有电力复合脂,符合规范要求。插接式母线与变压器连接必须是软连接并应留有裕度,可吸收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震动及避免周围环境因地震、位移等造成运行事故和起到辅助散热作用。
2.4.4.4变压器本体接地线截面不小于中性线截面1/2,最小不能少于70mm2。
2.4.4.5变压器的铁芯和金属件、带有防护罩变压器金属箱体的保护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分别与电房主接地网独立连接,接地线两端必须用接线端子压接或焊接,接地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4.4.6裸露带电部分宜进行绝缘处理(加装高低压绝缘护套)。
2.4.4.7单芯电缆固定严禁用导磁线金属绑扎。
2.4.4.8双电缆进出线接线端子必须分别在设备接线端子两侧搭接。
2.4.4.9变压器高低压接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所用螺栓应有平垫圈和弹簧垫片,螺栓紧固后,螺栓宜露出2~3丝扣。高腐蚀地区,宜采用热镀锌螺栓。
2.4.4.10高低压进出线应相位对应、相色标识正确清晰
2.5顶管及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安装
2.5.1顶管流程图
2.5.1.1工作井、接收井开挖
工作坑、接收坑必须高质量完成,工作坑、接收坑均设计为椭
圆形,按比例设置坡度(依管材所铺深度而定),避免管材在入坑
时损坏,根据实际开挖和地层情况确定如何护壁。工作坑、接收坑
外形尺寸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实际铺管深度而定。
2.5.1.2设计轨迹线
导向孔轨迹线设计是在管线剖面图基础上,设计出钻孔的最佳
曲线。根据甲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的各点标高和入出土点位置设计
轨迹线。尽可能离开现有管线,保证钻机导轨中线和设计轨迹线在
同一"垂直面上。钻机按设计轨迹线校正、固定安放。
2.5.1.3导向孔的施工
导向孔施工是成孔的关键,根据已设计轨迹线确定导向孔的入土点和入射点角度。认真测量和科学选取穿越轴线的方位角,使钻孔接近设计轨迹线。导向孔钻进过程中,注意井眼的返浆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准确判断钻进过程中的地质情况,为预扩孔提供可靠数据,导向孔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工程成功。根据钻进过程中记录的数据仔细分析所钻进的线路中是否存在回填土,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及应对措施。另外,在导向孔施工过程中,导向技术人员确保曲线偏移不能超越规定设计范围,每根钻杆间的角度变化也要得到严格控制,确保导向孔高质量完成。
2.5.1.4各级预扩孔
导向孔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根据操作人员的原始记录并与原设计轨迹线相核对,再次复核导向孔的质量。在导向孔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取下导向钻头,接上反扩钻头,接上分动器,即可进行回拉扩孔。本次工程设计扩孔一共需进行6次。分别为φmm、φmm、φmm、φmm、φmm、φmm。增加扩孔级数,更能保证成孔的质量,扩孔时应视地层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扩钻头。同时根据地层情况选择泥浆配方,一般情况下,地质粘质成份多,可用清水和刮刀钻头扩孔,自然造浆,保持孔壁稳定。
如果所穿越地层中含砂量高,则必须选择优质泥浆,用膨润土进行泥浆护壁处理。使泥浆达到一定黏度,失水量降低,同时能抑制地质土体的分化,保持孔壁稳定。扩孔直径符合铺管要求时,扩孔即告结束。
2.5.1.5清孔
扩孔结束后,用φmm清孔器两次清孔。清孔时注意泥浆比重,保证泥浆质量。机械操作人员应注意仪表的变化,以此判断孔内情况。并作好记录,技术人员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清孔的效果如何,决定能否铺设管材。
2.5.1.6回拖管材
当钻孔清孔达到铺管要求后,需进行回拖前准备,复查管材质量以及搬运过程中有无损伤,管材焊(连)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验完毕后,方能铺设,操作人员控制钻机的拉力和速度,确保所铺设管材不受损害。
2.5.2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核对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必须与设计符合。1KV以下电缆,用V摇表摇测相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MΩ。10KV电缆应先作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并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检查合格后的电缆方可施放。
电缆头的施工工艺按照JB-《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热缩式、冷缩式终端》要求,满足《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的要求。
电缆敷设时,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地面摩擦,拖拉,以消除机械损伤。电缆应排列整齐、美观。放电缆应留有余量,至盘柜的预留长度为盘柜的半周长。
电缆敷设时,必须保证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电缆外径的10倍。穿管时,为保证电缆不受损伤,可用无腐蚀性的滑石粉,管内不得有电缆接头。敷设完毕后,电缆两端应及时挂上标志牌。标志牌应标明线路、编号、起止点、电缆规格型号。
电缆与道路交叉处,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内,与其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1m,与道路平行时的最小净距为1.5m;管的两端宜伸出路基2m,进入变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将管口堵实。
中间配电箱至就地配电箱的电缆,应在现场的条件成熟后制作电缆爬架或保护管敷设至使用地点。
2.5.2.1施工准备
2.5.2.1.1检查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夹层、隧道、沟道处照明充足,通风符合要求。
2.5.2.1.2根据电缆敷设清单汇总电缆敷设种类、数量,核对库存电缆的种类、满足阶段性电缆敷设的要求。
2.5.2.1.3机具、材料、通讯工具准备。(电缆支架、钢轴、绑扎带、电缆牌、铅丝等)
2.5.2.1.4安排敷设进度、组织人员,并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5.2.2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2.5.2.2.1敷设前根据电缆敷设清册核对电缆的型号、电压、规格、长度,对其外观和绝缘进行检查,有问题的不能使用,经检查合格的电缆吊运至施工现场。
2.5.2.2.2电缆轴要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要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配合,对较重的电缆轴考虑加刹车装置。
2.5.2.2.3为了提高电缆敷设质量,同一通道的电缆要一次敷设完毕。
2.5.2.2.4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的长度、型号、规格要相同,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
2.5.2.2.5电缆敷设时,从电缆轴上端引出,不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无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2.5.2.2.6敷设条件比较好、线路弯曲较少的电缆时采用电缆敷设机来牵引,尤其是敷设大截面和较长电缆时。采用电缆敷设机敷设时将电缆牵引端的导体与铅(铝)包皮封焊成一体,防止电缆芯线与铅(铝)包皮所受的拉力不一样而造成电缆内部结构的相对移动及铅(铝)包皮拉断等情况。
2.5.2.2.7电缆敷设时排列整齐,敷设时单根进行,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
2.5.2.2.8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0D(D为电缆外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控制电缆10D。
2.5.2.2.9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竖井、拐弯处均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使用PVC板制作,字迹用铭牌打印机打印。标识牌标明起讫点、电缆编号、电缆规格型号,并联使用的电缆有顺序号,标识牌的规格统一、字迹清晰不易脱落,绑扎牢靠。
2.5.2.2.10冬季对冻住的电缆要加热解冻后方可敷设。
2.5.
2.3电缆的固定要求
2.5.
2.3.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桥架上每隔2m固定。
2.5.
2.3.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固定。
2.5.
2.3.3单芯电缆的固定符合设计要求。
2.5.
2.3.4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无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
2.5.
2.3.5电缆夹具的型号统一。
2.5.2.4隧道、沟道内电缆的敷设
2.5.2.4.1高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热控电缆分层布置,排列顺序以设计院图纸为准。
2.5.2.4.2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1层,桥架上不超过3层。
2.5.2.4.3交流3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超过1层,桥架上不超过2层。
2.5.2.4.4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布置在同侧支架上,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每隔1m用绑扎带扎牢。
2.5.2.4.5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小于1m,交叉时不小于0.5m,受条件限制时,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保护措施。电缆不能敷设于热力管道的上部。
2.5.2.4.6电缆敷设完毕后,要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将盖板缝隙密封。
2.5.2.5管道内电缆的敷设
2.5.2.5.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加保护管。
2.5.2.5.2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或其它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加保护管。
2.5.2.5.3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小于㎜,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小于㎜。
2.5.2.5.4管道内部无积水,无杂物堵塞,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2.5.2.5.5穿入管中电缆数量要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2.5.3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
2.5.3.1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施工人员进行。
2.5.3.2在室外制作6kV及以上电缆终端头与接头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0%。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时要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护套,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
2.5.3.36kV及以下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型号、规格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所用材料、部件符合技术要求,主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5.3.4电缆线芯连接金具采用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截面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要符合规格要求。
2.5.3.5当控制电缆的敷设长度超过其制造长度或必须延长已敷设的控制电缆时,允许控制电缆有接头,但必须连接牢固并不受到机械拉力。
2.5.3.6施工前检查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不得进水。附件规格与电缆一致,零部件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施工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消耗材料齐备。清洁塑料绝缘表面的溶剂遵循工艺导则准备。
2.5.3.7电力电缆接地线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电缆截面㎜2及以下时接地线截面不小于16㎜2,截面为㎜2及以上时接地线截面不小于25㎜2。
2.5.3.8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时,从剥切电缆开始连续操作直至完成,以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得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要清洁。
2.5.3.9电缆终端和接头要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措施,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终端和接头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措施,并确保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2.5.3.10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彻底清除半导体屏蔽层。
2.5.3.11电力线芯连接时,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压接模具与金具配合恰当,压缩比符合要求,压缩后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采用锡焊连接铜芯时要使用中性焊锡膏,不得烧伤绝缘。
2.5.3.12三芯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铠装层要分别连接良好,不得中断,跨接线的截面不小于电缆头接地线的截面。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属护层要做防腐处理。
2.5.3.13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塑料电缆铜屏蔽和钢铠要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要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穿过互感器接地。
2.5.3.14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各部件间的配合或搭接处必须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塑料电缆采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胶)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要打毛,粘接表面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要良好。
2.5.3.15电缆终端上要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2.5.4电缆防火与阻燃
2.5.4.1进行阻燃的材料经过产品技术鉴定使用时按电缆防火土建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编写施工措施。
2.5.4.2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2.5.4.3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要严实可靠,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2.5.4.4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的防火门要严密,孔洞要封堵,防火墙两侧电缆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
2.5.4.5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
2.5.4.6防火涂料、防火包带。涂料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并顺电缆的方向进行涂刷。包带在绕包时要拉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间距绑扎牢固。
2.5.4.7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2.5.4.8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
2.5.4.9设置报警或灭火装置。
2.6高压设备调试、试验
2.6.1高、低压开关柜
2.6.1.1采用数字式兆欧表,测量整体绝缘电阻,应参照制造厂的规定;测量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值,在常温下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MO。
2.6.1.2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采用采用微欧姆计法测量,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2.6.1.3采用交流调试变压器对真空断路器进行交流耐压调试,状态应在合闸及分闸状态下进行。合闸状态耐压值为32kV/min,分闸状态断口交流耐压值为32kV/min;当在分闸状态下进行时,调试时不应发生贯穿性放电。
2.6.1.4用开关特性测试仪测量断路器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期性;这些应在断路器额定操作电压下进行,实测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2.6.1.5用开关特性测试仪测量断路器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间,实测值不应大于2ms。
2.6.1.6用V兆欧表及高精度万用表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直流电阻与产品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2.6.1.7断路器操动机构调试,在额定操作电压下,每次操作断路器均应正确、可靠地动作,操作次数不小于三次;直流分闸电磁铁在其线圈端钮处测得的电压大于额定值的65%时,应可靠分闸。
2.6.2电流互感器(6kV、0.4kV)
2.6.2.1外观检查应无破损现象。
2.6.2.2用2V兆欧表测量6kV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宜低于0MQ。
2.6.2.3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调试值(24kV/min)。
2.6.2.4用互感器特性测试仪对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曲线调试,调试实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无明显差别。
2.6.2.5用互感器特性测试仪检查电流互感器比差、角差,应与制造厂名牌值相符,且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2.6.2.6采用直流感应法对电流互感器引出线进行极性检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和铭牌、标志相符。
2.6.2.7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10%。
2.6.2.80.4kV电流互感器,采用互感器特性测试仪检查电流互感器变比,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6.36kV、0.4kV母线
2.6.3.1绝缘电阻检查;高压母线采用2V兆欧表,低压母线采用0V兆欧表,测得绝缘电阻值应满足规范要求。在对母线进行绝缘检查前,应尽可能断开与其相连的部件及接线,绝缘子及母线表面应清扫干净,无灰尘及杂物。母线应分段进行检查,若测得数据不符合要求,则应进一步分段检查,直到测得绝缘电阻合格为止。
2.6.3.2绝缘电阻检查合格后,应即时放电并恢复拆下的部件和接线。
2.6.3.3高压母线系统应进行交流耐压调试,若母线上连接的其它高压单元件无法拆开,应根据交流耐压标准最低的元件对母线进行交流耐压调试。调试设备采用交流调试变压器,调试现场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危险。调试结束后,拆开的元器件和接线应即时恢复。
2.6.3.4检查母线相位应与设计一致。
2.6.46kV、15kV电力电缆
2.6.4.1外观检查无异常。
2.6.4.2采用2V兆欧表测量各电缆芯线对地和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每测量完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后,应立即对电缆进行放电。
2.6.4.3高压电缆应进行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的测量。用直流泄漏调试变压器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调试和泄漏电流测量,调试电压值24kV/15min。调试时,调试电压分为4~6阶段均匀升,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调试电压升至规定值后维持15min,其间读取lmin和15min时泄漏电流,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
2.6.4.3.1泄漏电流很不稳定;
2.6.4.3.2泄漏电流随调试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2.6.4.3.3泄漏电流随调试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2.6.4.3.4采用万用表校对法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相位应一致、并与电网相符合。
2.6.5各项设备试验拟投入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
附表一: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3.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3.1材料投入计划
3.1.1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材料调剂和及时供应是确保施工工期和建立正常施工秩序的重要因素。我公司按照ISO-质量标准对长期为我公司供货单位进行评审,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材料供应系统,工程所用材料、半成品等采购均在合格供应商中选择。为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期提供了保证,本工程需要由我方负责采购的各种材料,均由项目经理部提出备料计划,上报公司,在合格供应商中,以委托合同的方式供给。
3.1.2材料样板送审:
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和对决定工程质量及使用功能的特殊和重要的材料,在采购前公司将制作材料样板,送交业主和监理确认,坚持样品报审制度,经过业主批准后方可采购。
3.1.3材料进场:
工程材料均按业主确认的品牌规格进行采购,材料交付运输前须经材料员验收,运抵工地后进行进场报验,经过业主确认后,方可入库;材料进场验收,不但要验品牌、厂家、质量、数量,还要检查出厂文件、检测报告、合格证等技术文件是否合格、齐全。规范要求取样试验材料,要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在由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严禁无证和不合格材料用于该工程。所有材料的取样试验和保管、存放由项目经理部派专人负责。工程中所用高压电缆、箱变设备、金具附件、水泥、沙、石、钢筋等必须是符合设计要求,定货时要取得检测报告,采购后要按规定进行复试,试验由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合格后方可使用。电工产品要有CCC标志。
3.1.4材料存放
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要严格按要求的地点堆放并按公司相关标准程序进行标识和放置铺垫。
4.劳动力安排计划
4.1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的完成,成立该工程项目经理部,对工程实行全过程总承包管理。
项目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同志组成,实行系统化管理。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生产调度部、技术质量部、安全设备部、材料供应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六个职能部门。
项目经理部对该工程的施工准备、计划统计、生产调度、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及检查、计量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经济核算、文明施工、材料供应、设备运转到竣工验收及工程回访全面负责,对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层。
4.2劳务队伍的选择
4.2.1若本工程由我公司中标,我们将选派素质好、创优能力强的劳务队伍来承建本工程,并根据施工网络计划,分批分阶段及时组织力量进场施工,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地施工。
4.2.2我公司能确保各类施工人员和专业工种,一旦我公司中标,我公司将优先安排劳动力,保证该工程有充足的劳动力。
4.2.3我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施工队伍齐全,各个承包公司互相协作、配合默契,具有多方面的施工经验,为优质高效地完成该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4本工程体量一般、施工难道一般,但质量要求高,除配备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项目班子外,还必须投入技术精湛、作风过硬、曾参加过同类工程建设的施工力量。
4.2.5对于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是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每个区段包括土建结构施工队、电气工程施工队。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效率,便于核算,作业班组应保持相对稳定,并隶属于项目部统一安排、统筹调度。
4.3制定劳动力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招标条件要求,相关劳动力计划安排情况如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5.1工程质量控制计划
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精心组织施工,以优质产品满足业主的愿望和要求。施工中广泛开展质量职能分析和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强化质量检测与质量检验专业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对质量综合保证能力显著提高。
本工程的施工、验收评定将严格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门颁发的所有现行技术规范和合同所规定的技术规范执行、保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工程质量为合格工程。
5.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本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项目管理体系,以合同为制约,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职能。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队将强化质量意识,推行目标管理负责制,对施工全过程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
延伸到各施工部位和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明确的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工程将建立项目经理直接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工程师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一套从项目经理到各施工队的质量管理网络,对工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3施工准备
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月、旬生产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批。由材料员编制材料机具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装备表),经项目经理审核,
报本单位管理部门备案。
项目部验证“三通一平”和临设是否齐备,确定开工日期并向监理提出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安排材料进场。
5.4技术准备
5.4.1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对存在问题做好记录。
5.4.2图纸会审:接到图纸后,项目部负责组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记录,并就提出的有关问题和业主达成一致。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5.4.3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报工程技术质量部门审核、批准。
5.4.4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有文字记录、编号、双方签字及发放登记台帐。
5.4.5组织好参加人员的培训,对检验、机械操作人员、特殊工种,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5.4.6应用统计技术,控制质量通病的发生。
5.5施工过程控制
5.5.1进行本工程的施工工序控制。
5.5.2本工程通过完善施工方案及优化项目管理,力争提前完工,
工期安排详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5.5.3本工程三角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由业主提供,经复测后测放
建筑物中心线及标高控制点。
5.6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应做好以下方面:
5.6.1项目经理首先应对本工程的人员、材料、设备、工艺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个方面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工程投入的质量,也就是前提条件要确保质量,以此来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的稳定。
5.6.2设专职施工员,布置落实有关的施工工序与技术质量要求。
5.6.3设专职质检员,质检员是工序管理的直接检查与控制者,办理工序质量的具体业务,不得设兼职质检员,更不得与施工员混岗,
人数的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5.6.4加强质量检验和隐蔽工程签证制度,对每道工序实行操作者、班组长和质检员三者百分之百的检查,技术负责人抽查的制度。
5.6.5技术负责人应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问题随即研究处理,隐蔽工程验收必须严格遵循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
5.6.6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必须经专职质检员检验合格。
5.6.7现场的测试项目(材料复试)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并认真执行有关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
5.7抽检与自检
抽检与自检是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的环节之一,对各施工环节的检查,由项目经理部安排,采用自检、互检等方式进行,工程技术质量部抽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现场生产操作达标情况、文明安全生产情况、原始记录完成情况、工程技术资料整理与完整情况、测试项目及资料完成情况等。
5.8隐蔽工程检查
5.8.1把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关
做好隐蔽验收记录,对于隐蔽检查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进行处理,经复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办理签证手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8.2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由班组长在隐蔽验收记录中填写工程的基本情况,由施工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并邀请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和发包、监理单位现场代表,重要或特殊部位还邀请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派员参加,共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5.8.3参加检查人员按隐检单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后,提出检查意见,由质检员在隐检单上填写检查结果,然后交参加检查人员签证。
若检查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整改时,施工工长在整改后,再次邀请有
关各方进行复查,达到要求后方可办理签证手续。
5.8.4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技术负责人方可安排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8.5施工部技术负责人在隐蔽工程验收后,及时将验收记录送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审核无误后归档,同时由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送发包人一份。
5.8.6把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关
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先由施工质量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人进行复检签证,不经签证的工序工程不得进行隐蔽和下道工序作业。
5.8.7把好隐蔽工程检验关
实行班组初检、现场值班质检员复检、质安部门会同监理工程师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不合格工程,坚决反工重做,并对交接人员进行追查,按照奖优罚劣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5.9施工防护控制
5.9.1对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做好保护并标识。
5.9.2项目经理部对工人进行防护措施交底,并留有文字记录。
5.9.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交叉作业。上一工序完工后,
下道工序作业班长发现接受的产品有损坏时,追究前者责任并令其返
工或返修,并记录,直至合格。
5.9.4工程完工后,要做好成品的防护。.
5.9.5施工过程中的工序防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交工前的成品防护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实施。
5.10不合格品控制
5.10.1进货物资不合格品控制
5.10.1.1项目材料员、质检员对进货物资经检验不合格后,做好标识,并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同时报告物资设备部。
5.10.1.2本工程中检验不合格的进货物资执行拒收。
5.10.2施工过程不合格品控制
5.10.2.1出现不合格品时,项目部质检员指令先停止作业,做好记录并迅速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
5.10.2.2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时召集队长、现场工程师、质检员及作业班长对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评价,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形成文字记录。
5.10.2.3返工:需进行返工的处置由项目经理批准后,由现场工程师制定返工方案,原班操作组进行返工,返工后由质检员进行检验记录并按照有关奖惩制度处置。
5.10.2.4返修:需进行返修处置的由技术员制定返修方案,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由队长实施返修并做记录,返修后由质检员进行检验记录并按照有关奖惩制度处置。
5.11纠正与预防措施
5.11.1纠正措施是质量改进措施,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员根据质量监理提供的分析资料,有关质量记录和用户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系统性的纠正措施。
5.11.2预防措施是防止不合格品发生的控制措施,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工程、同类工程和本工程资源配置状况,制定分项工程预控措施,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预控措施在分项工程开工前制定。
5.11.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责任人为项目技术负责人。
5.11.4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由工程技术质量部门]完成记录。
5.11.5项目体系自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纠正措施(直接在不符合项整改通知单上填写),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实施由被下整改通知单的部门实施。
6.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6.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杜绝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不发生有责任的一般人身事故。
公司总经理
公司安全质量
项目经理与项目技术负责人
综合供应组工程组
质安组
土建施工队专职质检员安装1班专职质检员调试班专职质检员
6.2组织选派相关安全负责人、班组
6.2.1项目经理
6.2.1.1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安全施工的第一负责人,对工程安全目标全面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以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本工程特点建立项目工地的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6.2.1.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领导、组织施工现场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及时解决安全、文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安全、文明施工经验。
6.2.1.3审定安全施工措施和计划,并督促执行。
6.2.1.4确保承包合同中有关安全施工的要求和奖惩的规定得到落实,严格按合同执行。
6.2.2项目技术负责人
6.2.2.1负责安全技术工作。
6.2.2.2组织安全培训、安全技术教育。
6.2.2.3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和特殊工序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6.2.2.4监督指导项目专工、技术员编制分项工程的安全措施、技术交底。
6.2.2.5监督指导专职安全员的工作。
6.2.2.6参加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工作。
6.2.3质安组
6.2.3.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程、规定,组织编制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机制,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6.2.3.2制定年度、月度安全工作目标计划并组织落实;组织安全规程、管理规定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培训、考试取证工作。
6.2.3.3负责向项目经理提供安全管理制度、特殊施工安全措施、安全检查通报及事故报告等资料文件。
6.2.3.4负责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及安全监督监护工作。
6.2.3.5加强外用工的安全管理;进行安全用具、用品、安全设施的检查和认证。
6.2.3.6根据公司安全奖惩办法,提出对施工人员的奖惩意见;协助项目经理召开安全工作例会;组织参加定期对施工项目的安全大检查。
6.2.3.7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人身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上报。
6.2.4专职安全员
6.2.4.1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
6.2.4.2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及相应进行经济处罚;参与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执行。
6.2.4.3参加安全工作例会及安全日活动,协助领导做好安全工作的布置、检查、总结。
6.2.4.4参加安监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对安全隐患按“三定”原则监督整改;负责组织轻伤、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6.2.5工程组职责
6.2.5.1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安全施工的规定、规程、制度。
6.2.5.2施工项目开工前,认真接受安全施工措施交底,并作好记录。
6.2.5.3作业前检查作业场所,按安全措施的要求完善安全设施,以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作业过程中坚持文明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
6.2.5.4施工前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妥善处理或向上级报告,并作好记录。爱护安全设施,不乱拆乱动。
6.2.5.5对无安全施工措施、未参加安全交底或安全设施不完善、指挥性违章,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并可向上级上报。
6.2.5.6尊重和支持安监人员的工作,服从安监人员的监督与指导。
6.2.5.7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应立即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并尽快报告;调查事故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分析事故时应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
6.2.6综合供应组职责
6.2.6.1综合供应组负责材料的记账,对账,查账,管账和清帐工作。
6.2.6.2根据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结合生产情况,根据各科队所报材料计划进行汇总,并及时报上级进行审批,保证生产所需材料。
6.2.6.3做好材料的保管、回收工作,各种材料要分门别类、入册编号、收发有据、帐物相符,并保持仓库整洁。
6.2.6.4材料按计划领取、发放,积极搞好废旧材料利用,努力降低材料消耗:
6.2.6.5仓库材料要摆放整齐,经常检查整理,对仓库材料消耗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材料上报计划,满足生产需要。
6.2.6.6加强材料管理:工作,降低材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
6.2.6.7服从分配,遵章守纪,协助领导搞好材料供应和管理工作。
6.3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6.3.1认真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6.3.2制订详细的安全施工管理实施办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书。安全管理网络健全,联络正常,信息畅通,能正常行使职权。
6.3.3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搞得好,无安全事故者,加倍奖励,否则加倍处罚。
6.3.4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预测作业危险点,所有施工项目必须坚持“五同时”,有计划、有重点控制、消除不安全因素。
6.3.5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查出隐患,发整改通知单,按“三定”原则限期消除。
6.3.6重要临时设施、重要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季节性施工、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等必须单独编制安全施工措施。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6.3.7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进入现场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安全设施,孔洞、栏杆等符合安全要求。施工现场悬挂警告标识。
6.3.8随时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对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要求改进安全工作。
6.3.9如发生安全事故,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公司安监部提交详细的事故报告,若出现人员死亡或严重事故,应以最快方式通知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公司安监部。
6.3.10安全教育制度
6.3.10.1在各作业班组进入工地后正式上岗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班组教育、项目部教育、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并建立教育记录挡卡;如果由于安全技术交底不清楚、不全面,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必须追究教育或交底人的责任。
6.3.10.2各级安全教育具有针对性,对待各班组不可千篇一律,应付差使。
6.3.10.3项目部要经常组织干部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和标准,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6.3.10.4要坚持开展每周星期一安全活动日活动,每次活动要有组织、有内容、有目的、有要求,一般可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根据本周工作情况提出和强调搞好安全工作的措施,同时也有针对性的选学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具体安排,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负责,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不得占用安全活动日时间召开其它会议和进行其他工作。
6.3.10.5对新入场的职工在分配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项目部进行专业安全技术规程及规章制度的教育,班组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
6.3.10.6凡要求持证上岗的特种专作业人员,项目部必须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上岗前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6.3.10.7职工更换工种或从事第二工种作业时,项目部必须重新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规程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3.10.8施工当中采用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和新工艺方法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作业。
6.3.11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为了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使作业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采取有效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如下:
6.3.11.1安全检查的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操作行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火等。
6.3.11.2安全检查的方法:定期检查、突击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经常性检查。
6.3.11.3项目部施工工地每周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施工队每天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生产班组对各自所处环境的工作程序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检,随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6.3.11.4突击检查:同行业或兄弟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设备事故、交通、火灾事故,为了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根据事故性质,特点,组织突击检查。
6.3.11.5专业性检查: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突击问题,如: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等,组织单项检查,进行专项治理。
6.3.11.6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检查: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夏季、雨季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提前作好冬季四防,夏季防暑降温,雨季防汛;针对重大节假日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要认真搞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6.3.11.7经常性检查:安全职能人员和项目经理部、安全值班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预防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标准施工正常进行。
6.3.11.8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处理:各种类型的检查,必须认真细致,不留死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建立事故隐患台帐,重大事故隐患要填写事故隐患指令书,落实专人限期整改。
6.3.1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因工伤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把安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根据我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如下:
6.3.12.1工程开工前,由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所处地理环境和施工方法制定细的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有关技术、安全部门批准。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法规的作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6.3.12.2工程开工时,由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向组织施工的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执行者了解其道理,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打下基础。
6.3.12.3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工地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员向实际操作的班组成员将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作详细讲解,并以书面形式下达班组。
6.3.12.4施工员根据单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安全设施、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实施填写《安全技术交底表》责任人落实到班组、个人、履行签字验收制度。
6.3.12.5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者,不得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私自变更,如由合理的建议,应书面报总工程师批准,未批之前,仍按原方案贯彻执行。
6.3.12.6安全职能部门要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为依据,以安全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准则,经常性的对工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监督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6.3.13施工机械防护措施
6.3.13.1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对象主要有电锯、电刨、搅拌机、砂轮机。
6.3.13.2电锯应对皮带加木制或铁制防护罩,电刨要放在木工棚内干燥处。
6.3.13.3电刨的防护主要是对皮带进行木制或铁制防护罩,电刨要放在木工棚内干燥处。
6.3.13.4搅拌机的防护主要是搭建防护棚,防雨和落物伤人。防护棚有钢管搭设,上设双层防护。
6.3.13.5砂轮机应对其皮带进行密闭性防护,并且安放在钢筋工棚内干燥地面上。
6.3.14施工机械检查维修制度
6.3.14.1工地所有的机械设备应由施工负责人与机械班长进行编制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维修与保养,专职维修人员作好每日的例行保养以及要不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机械正常使用。
6.3.14.2机械维修工必须做到施工机械好坏心中有数,以便能及时、准确的找到原因进行维修。要勤检查、勤维修、勤保养。
6.3.14.3对各种机械检查出的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决不能凑合勉强使用,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并做如实记录。
6.3.14.4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玩忽职守,不按要求定期检修,造成机械带病运转和其它损失的给予经济处罚。
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坚持以“工程进度服从质量”为原则,保证按照工期安排开工、竣工,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工期进度,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按时完成工程阶段性里程碑进度计划和验收工作。
工程计划年4月1日开工,年6月30日竣工,总工期为90日历天。
施工进度计划
详见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2工期保证措施
7.2.1在工程施工中全面贯彻GB/T—idtIS0:质量体系。开工前,对工程做充分组织和技术准备,编制完善的施工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消除质量隐患,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7.2.2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协调好地方关系,文明施工,及时解决地方矛盾,确保施工渠道的畅通无阻。
7.2.3我公司充分保证本工程对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材料管理,及时安排材料采购、检验、提货、运输、储存,保障供应,避免误工。
7.2.4密切与业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关系,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工程中的问题。
7.2.5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工程中实际情况,用网络计划控制、调整、指导施工,实行网络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系统,确保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有效控制。
7.2.6公司总部技术、质检、安监部门各级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进度。
7.2.7根据本工程施工工期,要针对网络图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序抓紧施工。必要时采取交叉作业、合理安排工序加班加点等措施确保工期。
7.3工期进度管理
7.3.1制定严密的整体形象进度书,其中包括总体和分部分进行计划及和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复式滚动,做到计划合理、科学安排,严格落实跟进督导,整体协调,制度统一。
7.3.2制定程序化叠复式施工方案,分割单独占用工期和复式占用工期部分,不占用工期之安排,安排落实到人到位,使之不影响正常施工的进行,实行交错作业措施,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合理协调,在不发生矛盾的前提下工种间和工序间协调配合施工。
7.3.3各部位和各单项施工,只可按计划提前,不能占用其他工期的拖延,禁止工序间相互影响工期,绝对不允许影响到下道工序和整体工程的进度。
7.3.4管理人员对已制定计划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并落实监督计划进度的进展情况。
7.3.5加强与甲方和监理部门的联络,积极接收其对进度管理的指导性建议。
7.4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7.4.1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本工程整个投标工期为90日历天,质量目标是确保达到合格或以上。为保证按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成立精干的项目经理部,从组织上起了保证。
7.4.2施工进度的三级动态控制措施:
7.4.2.1一级进度计划是业主要求的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是项目经理部根据业主要求制定的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是各施工作业队伍根据项目经理部要求制定的进度计划,这三个计划要求总体衔接、稳定平衡,通过信息反馈,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作有效的动态控制。
7.4.2.2编制月计划以外还要求编制得更具体,更具有实践性的周计划,凡是条件变化了的,都要在周计划上加以调整。
7.4.2.3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把反馈的信息立即做出正确处理。
7.4.2.4在劳动力的投入方面,根据合同内容所涉及的工作范围配合各工种的过去的数量,并相应合理搭配操作工人的技术等级,做到各工序间的质量的一次成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返工而损失工期。
7.4.2.5合理组织工序间的交叉流水作业。装饰施工尽可能地提前插入,为水、电及其它专业系统的施工提供足够的时间。
7.4.2.6对部分可以在夜间操作的工作,我公司采用二班人员进行施工。
7.4.2.7加强材料供应的管理,材料供应要及时,做到材料等人,不允许出现人等材料的现象。
7.4.2.8制定必要的奖罚制度,对于按计划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施工人员做出相应的经济处罚,甚至开除。
7.4.2.9为了做好现场管理和成品保护工作,除了在施工现场设立值班室由专门值班人员负责值班外,本公司所有施工人员均住在临时宿舍,派专人专管。
8.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8.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建立文明施工管理机构,环保和场地清理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建立环保清障保证体系,制定管理办法,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各自施工的日常工作,施工队设环保青赔员。环保清障人员全面、认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场地准备和施工障碍的拆除清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8.1.1开工前开动员会,教育参加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挂牌施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实施细则》等方案。
8.1.2工地设置文明施工标语,设施工标牌,现场管理人员实行挂牌持证制度,佩戴统一设计制作的胸卡,坚守岗位。
8.1.3施工人员要衣着干净整齐,禁止穿拖鞋、高跟鞋进入工地。
8.1.4用电设备、施工机械、车辆由专人管理维护。
8.1.5现场不仅要井然有序,施工材料要堆放整齐,场地及时清理,工完料清,严禁施工现场出现脏乱差现象。
8.1.6夜间施工安排低噪音工序,在施工区内设置方便群众的通道,给过往车辆、群众提供尽可能的生活方便。
8.1.7施工废弃物要及时清运出场,不用的材料及时退回仓库。
8.1.8在施工范围内不得随意损坏周边建筑物及绿色植物,遇到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否则将严肃处理肇事者。
8.2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8.2.1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措施
8.2.1.1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实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8.2.1.2雨季填筑路堤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筑成适当的横坡,使不积水。
8.2.2防冲刷与淤积措施
8.2.2.1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和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渠和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8.2.2.2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
8.2.2.3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8.2.2.4不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8.2.3废料废方的处理措施
8.2.3.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的废方处理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实施。
8.2.3.2挖方工程的大型弃方场地,应采取人行水土保持措施。
8.2.3.3废方堆放点要统筹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种草皮、灌木或树木;对弃土方整平用作耕地;弃碴点应选择植被稀少的荒地,弃碴的下部和边角砌筑拦碴坝或墙,以防止水土流失。
8.2.4防止和减轻大气污染的保护水质措施
8.2.4.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得排入饮用水源,经集中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后才能排放到河流或沟溪中。
8.2.4.2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有害应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碴进入河道或溪流。
8.2.4.3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采取过滤、沉淀池等措施,使能达标排放。
8.2.4.4施工期间,严格管理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8.2.4.5防止施工机械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冲刷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污水直接排放。
8.2.4.6施工现场如设置油料库,库房地、墙面做防渗漏处理,指派专人负责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8.2.4.7对柴油机安装防漏油设施,对机壳进行覆盖围护,避免漏油污染。
8.2.4.8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不将有害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直接排放。并备有临时的污水汇集沉淀设施,过滤施工、生活排水。
8.2.4.9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除垃圾,集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8.2.4.10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期清扫处理。
8.2.4.11施工中采取保护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
8.2.5控制扬尘措施
8.2.5.1采取随时洒水等抑尘措施,减少道路及施工作业产生灰尘。
8.2.5.2对于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采取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
8.2.5.3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站(场)等投料器采用防尘设备。在这些场地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8.2.5.4对施工现场地面,定期进行压实或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易于引起尘害的细料堆,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
8.2.5.5不在施工现场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8.2.5.6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
8.2.6减少噪声、废气污染措施
8.2.6.1设备选型优先考虑低噪音产品,设备底座设置防振基础。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
8.2.6.2选择低噪音设备即对移动性设备噪音超标的一律不用;对固定式高噪音设备,在选型时严格比较噪声大小。
8.2.6.3改革施工工艺和设备,即机械尽可能采用液压设备或以摩擦压力代替机械振动。
8.2.6.4合理布置各种施工工作区和生活工作区,利用距离、隔墙使噪声大幅度自然衰减。
8.2.6.5出入现场的机械、车辆做到不鸣笛,不急刹车;加强设备维修,定时保养润滑;并对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和车辆加以控制,以避免或减少噪音。
8.2.6.6各种临时实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场等距居民区不宜小于m,而且设在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8.2.6.7使用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的规定,并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8.2.7绿色植被保护措施
8.2.7.1对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采取保护;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8.2.7.2保护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也尽可能设法保护。
8.2.7.3严格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严禁发生其他形式的人为破坏。
8.2.8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8.2.8.1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实施。弃土堆尽量在顶面绿化或整平成为耕地。
8.2.8.2取土坑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应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严禁在多年的经济作物区或重要的绿化带设置取土坑。
8.2.8.3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严禁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
8.2.9现有公用实施保护措施
8.2.9.1对于受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实施与结构物,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8.2.9.2靠近公用实施的开挖作业,要通知有关部门,并请有关部门负责监管。
9.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9.1工程施工的重点及保证措施
9.1.1电线电缆绝缘测试、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系统调试是本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9.1.2在系统通电前,电线电缆都应做绝缘电阻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电力电缆在安装交接试验中还应进行耐压试验,以保证电线电缆的绝缘良好。其次应检查各配电屏、配电箱操作机构是否灵活,通断是否可靠,线路连接是否良好,各类保护电器的整定值是否符合要求。制定试通电方案,并由专业电气技术人员负责,按各回路系统进行通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故障影响面。各系统调试前应检查,各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配套设备安装是否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同时制定各系统调式方案,本着先单机后系统的原则,各系统联动应由专人组织其它各专业负责人协调完成。
9.2电线电缆绝缘测试、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调试工作
9.2.1在相关专业的调试完成之后,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进度情况,
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工作。调试工作应由专
业调试人员进行,较大调试项目如设备房的变配电系统,事故应急照
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在调试前编出调试方案,根据方案组织人员
进行调试。
9.2.2检查调试设备有校验合格证,并有专人负责使用、保管、调
试应有记录。
9.3工程施工的难点及保证措施
9.3.1本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一般,但是是相关专业施工的协调紧密。我们将听从甲方、监理的领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
9.3.2电气设备的安装及系统调试是本工程施工中相对较难的工序之一。
调试程序:准备→配电装置、馈电线路和设备外观检查→继电保护调试及电动机检查→设备通电试验
9.4配电装置设备的检查
9.4.1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9.4.2设备应无损坏,零部件是否齐全。
9.4.3主母排和分路母排的连接螺母应用力钜扳手进行紧固,紧固螺
母接触应良好(一般以弹簧垫压平为准)。
9.4.4检查核对内部接线是否符合设计原理图及接线图。
10.施工总平面图
详见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招标条件要求,设立现场临时设施如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临时用地表情况详见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11.“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他材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