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刘禹锡浪淘沙词描绘了祖国江河,你知道

发布时间:2023/2/22 15:45:23   

诗人刘禹锡在夔州刺史任中,按唐教坊(宫中音乐机构)旧曲的形式,吸收了民歌的特色,写了一套非常精彩的好诗《浪淘沙词》。实际上,它是诗与词之间能过渡作品。

《浪淘沙》共九首,除第八首是由于诗人长期贬官在外,为抒发自己心中感慨而写的以外,其它八首则记述了我国著名江河的特色、历史发展和变迁。每首描述的景色又都与浪、沙有关,紧扣诗题。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这九首诗,大家也一起数数一共写了几条江河,都是哪些呢?

浪淘沙词九首

刘禹锡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六)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词》第一首写的是黄河,词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黄河(传说黄河有九曲十八弯)挟带着万里泥沙,浪淘风簸自天边滚滚而来。现在我沿河而上直到银河去,一直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的是有关黄河河源的神话。古代人们认为黄河的河源是天上的银河。有这样一个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去探寻黄河河源,张骞沿河而上航行了一个月,在迷茫之中到了一个地方,上岸后遇到一个姑娘,张骞问她这是甚么地方,姑娘笑而不答,给了他一块石头,让他拿了去问在成都算命的严君平。严看见石头非常惊奇,说这是天上银河边织女的支机石,你从哪里得到的。张骞这才知道自己沿黄河而上一直到了银河,遇见的姑娘是织女。

《浪淘沙词》第二首写的河南洛阳附近的洛河。它发源于陕西东南部山中,在河南巩县以北流入黄河。词的意思是:春天的夕阳斜照在洛河桥上,透过碧绿清澈的河水能见到美玉般的砂砾。忽然岸上刮来一阵狂风,惊得鸳鸯从浪花中飞了出来。

第三首写的河南的汴水和安徽的淮河。词的意思是:汴水东流,泛起圆似虎眼一样的波纹。清澈的淮水在春日的拂晓,闪耀着鸭头绿(野鸭头部青绿的毛色)般的光彩。您看那浪水淘沙的渡口,渡过了世间多少人啊!

汴水在今河南荥阳北接受黄河水后向东流,唐代时流经开封,至商丘折向东南,在安徽注入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的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北部,唐代时由苏北直接流入东海。到了宋朝,黄河决口南流,夺了淮河的旧河道东流入海。这样过了六百年,到清代咸丰初年,黄河又北迁,仍从山东入海。遗留的淮河原入海故河道全部淤塞,变成了农田。淮河水因无处去,遂流入江苏北部的洪泽湖中,这就是今天的情况。

由第三首《浪淘沙词》可知,在唐代淮河水是清澈碧绿的。后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河水变得浑浊。加之黄河南迁夺了淮河故河道,使淮河水无法顺利入海,因之经常泛滥成灾,

成为我国除黄河外灾害最严重的河流。安徽的凤阳花鼓曾经这样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后,对他的老家凤阳曾特别开恩豁免了田赋,可为什么仍是十年九荒呢?迷信的说法是全县的灵气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了,其实是因淮河经常泛滥成灾造成的。

第四首《浪淘沙词》写的是长江。鹦鹉洲为唐代时汉阳西南长江中的小沙洲,到明代时被江水逐渐侵蚀而消失,到清代康熙年间又淤积成洲。词的意思是:鹦鹉洲头风浪翻卷看泥沙,春天登上青楼(唐歌妓的住所)眺望,太阳即将落山。衔泥的燕子争着归巢,只有我这个不合时宜的人竟不思念家乡...。

第五首写的是成都西面的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唐时溪水清澈洁净,人们在其中洗涤蜀地的名产蜀锦,色泽格外鲜艳。词的意思是:濯锦江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掀起的波浪正淘洗着洁净的河沙。姑娘们剪下织着鸳鸯的锦缎,投入江的中流想染上那晚霞的美丽色彩。现在流经成都的濯锦江水已失去了它的清澈,不能用来漂洗彩色的锦缎了。

第六首《浪淘沙词》在所有的诗选注释中,都没有说明它写的哪一条江河,关键在于第一句。过去将“澄州”都写成“澄洲”,解释为江中的小洲,可“澄”字则不知所指。根据李鄂荣的研究,他认为“洲”字应为“州”,澄州是唐代的地名,故址为今广西上林县,唐时产金、银,曾向朝廷进贡。上林县位于我国第三大河珠江的支流西江上游,县外有一条小河一一清水河流过,注入西江上游的红水河。同时妇女下河干淘金这种辛苦的劳动,也正是广西一带的习俗。

另外,在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中,写遍了唐代疆域内所有的著名江河,如果不写大河珠江,那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珠江上游的西江。词中“江隈”指河流弯曲处。河曲外侧因流水直接冲击受到侵蚀,河岸逐渐塌入水中,内侧水流缓慢,形成低平浅滩,沿岸将沉积下沙砾及各种较重矿物,沙金(矿物名称叫自然金)因比重大也沉积在河曲内侧浅滩及沙滩上。因此,这里成为人们聚集淘金的场所。

由此可知,第六首词的意思是:在阳光照耀下,澄州附近河流上的雾气逐渐消散。淘金的妇女们布满了河弯处的沙滩上。那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都是从沙中和波浪底下淘洗出来的啊!

《浪淘沙词》第七首写的是钱塘江潮。词的意思是:八月的钱塘潮吼声动地而来,几丈高的潮头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山石。转瞬间潮水涌入了钱塘江口,只留下它卷起的沙堆色白如雪。

翻开浙江省的地图,可以见到浙江最大河流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形态,它象一个巨大的弯曲喇叭口,每当涨潮时,海水由宽阔的喇叭口向内涌入,由于河道越来越窄,潮头遂越来越高,象一堵水墙似的带着巨大的吼声前进。尤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潮头最高,于是八月十八观钱塘潮,为自古以来的盛事。

北宋初年,钱塘观潮极为兴盛,届时杭州一带百姓几乎倾城而出,更有一些水性特别好而又胆大的年轻人,故意在潮水到时下水,在潮头上表演各种动作,当时叫他们为“弄潮儿”。

《浪淘沙词》第八首的意恩是:别说那诽谤陷害人的谗言如浊浪滚滚,也别认为被贬官出长安的人会象泥沙一样的沉沦。千万遍又淘又漉(过滤)虽然辛苦,可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这首词实际上是借物咏人,头两句是说诗人虽然受到如同滚滚浊浪的谗言陷害,被贬官逐出长安,可他不认为自己会因此永远消沉下去。后两句是说在边远的贬所虽然吃了千辛万苦,可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闪亮的黄金。

第九首词写的是今湖南境内的湘江和潇水。湘江是湖南第一大河,发源于广西北部,流经湖南长沙后向北注入洞庭湖,潇水是湘江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湖南南部与广西的交界处,向北流至零陵,在零陵北的潇湘渚注入湘江。战国时楚大臣屈原被谗,流放在今湖南湘江流域一带。因见当地民间迎神乐曲的歌词不佳,特地作了《九歌》教民间迎神时演唱。《九歌》中有“湘君”和“湘夫人”两首,指的是古代帝王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舜南巡死在苍梧山(又名九嶷,在湖南宁远县,潇水的源头之一),娥皇、女英因悲悼舜投湘水自尽,化为潇湘神。这首词的意思是:流水淘沙一刻也不停息,前浪未平后浪已发生。使人忽然想起关于潇湘二水的一些往事,禁不住唱起了屈原的《九歌》。

刘禹锡在诗中共写了十条江河,分别是:黄河、洛水、汴水、淮河、长江、锦江、西江、钱塘江、潇水和湘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