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介绍 >> 论文推送黑潮及相邻海域表层砂壳纤毛虫分布
摘要
年夏季对沿黄、东海至西太平洋跨越黑潮一个断面(°E~°E)的表层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潮中砂壳纤毛虫与相邻水体的差异。根据水文环境及各站位所处的空间位置,我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大洋边缘区域、黑潮区域和大洋区域。各站位砂壳纤毛虫的丰度范围为3.95~31.94ind·L–1,种丰富度范围为6~24种。共发现砂壳纤毛虫21属42种,有7种优势种,分别为缩短原纹虫(Protorhab-donellacurta)、杆状真铃虫(Eutintinnusstramentus)、卢氏真铃虫(E.lusus-undae)、镯形囊坎虫(Ascam-p-belliellaarmilla)、管状真铃虫(E.tubulosus)、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longa)和斯廷细瓮虫(Steen-strupiellasteenstrupii),其中缩短原纹虫为最优势种类,在每个站位均有检出。根据33种常见种的丰度分布模式,将砂壳纤毛虫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为广布类群,丰度最高;类群Ⅱ主要出现在断面中部,受黑潮影响较大,其中酒杯类管虫(Dadayiellaganymedes)可以作为黑潮的指示种;类群Ⅲ主要出现大洋区域;类群Ⅳ则主要分布于大洋边缘区域,丰度较低。黑潮区域砂壳纤毛虫群落有不同于其他两个区域的种类,种丰富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对黑潮及其相邻海域中表层砂壳纤毛虫的分布模式进行分析,该结果有助于理解黑潮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群落;指示种;黑潮;西太平洋
论文框架
1材料与方法2结果2.1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沿断面的变化2.2砂壳纤毛虫种类组成、种丰富度和丰度2.3砂壳纤毛虫的分布模式2.4各类群种丰富度、丰度和丰度比例沿断面的变化2.5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3讨论4结论研究人员首次穿过黑潮主轴采样,发现黑潮区域砂壳纤毛虫种丰富度高于两侧,有不同于两侧的种类。调查区域的砂壳纤毛虫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Ⅱ主要分布在受黑潮影响较大的区域,酒杯类管虫可以作为黑潮的指示种。不同类群在不同区域的丰度和丰度比例的分布模式各有差异,使得黑潮区域砂壳纤毛虫群落不同于其两侧海区。
图1采样站位及黑潮洋流示意图
图2各站位表层温度(a)、盐度(b)及叶绿素a浓度(c)
图3各站位不同类群种丰富度(a)、丰度(b)及丰度比例(c)
图4根据丰度分布模式划分的4种不同类群代表种砂壳纤毛虫丰度沿断面的分布图5砂壳纤毛虫丰度与温度(a)、盐度(b)和叶绿素a浓度(c)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宣俊,李海波,王超锋,董逸,赵苑,赵丽,张武昌
第一作者:宣俊(—),硕士研究生,从事海洋微型浮游动物
生态学研究,E-mail:xuan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