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介绍 >> 生活服务师为我们的家加分跟着文人看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期)
生活服务师,为我们的家“加分”
9月13日早上8点,医院预约CT检查、去药房取药,然后医院,陪一个从徐州来的42岁癌症患者看病,忙到中午12点多;下午不到两点,又医院,帮一位客户取肠胃镜的活检报告……“这已经是我今天接的第四单了!”南京陪诊师孙静说。
陪诊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上门喂宠师、头皮护理师等一批“生活服务师”,像“临时的家人”,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打开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娱乐、健康、养老、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体验新空间。年度《中国生活服务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年来,我国生活服务消费成交额年均增长49%,用户数年均增长70%。无疑,这些数据里面,“生活服务师”的贡献率正在呈大幅上涨趋势。
年轻的保洁师,不再“藏”起工具包
扫地、铺床、擦灰……周五上午8点半,吕丽丽赶到南京秦淮区的一位客户家里。三小时的订单,她做到了中午快12点才结束。客户要付她超时的费用,她笑着摆摆手:“干活哪能那么斤斤计较呢!”收拾好工具包之后,她骑上电动车,继续赶往下一家。
快节奏的生活下,很多忙碌的职场人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双手和时间解放出来,聘请更为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吕丽丽就是这么一位“生活服务师”。很多人都习惯称呼保姆、钟点工等家政服务人员为“阿姨”,但眼前这位“吕阿姨”出生于年,比很多客户的年纪都要小。“年,我到公司进行上岗培训时才31岁。那时候,做这行的大多数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我在里面显得很另类。”
那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吕丽丽也从来没想过这份工作能带给她什么样的体面。彼时,她刚刚带着两个孩子从淮安老家来到南京。一开始跟着做水电工的丈夫跑跑工地,干点小活,但时间长了不行,孩子要有人管,要接送上下学,家里还得有人做饭。“年纪轻轻干什么不好,非要给人家打扫卫生?”虽然觉得“丢人”,但吕丽丽也问自己:不做服务员还能干什么?
从平台隔三差五推来的零星单子到拥有稳定的长期客户,吕丽丽很快干得风生水起。一是熟能生巧,她在老家一直照顾孩子、公婆,早就是持家的一把好手;二来,她这个人有洁癖也实心眼,不仅手脚麻利,眼里有活,也不会像有些人那样磨洋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一些客户的顾虑。“一开始他们觉得年轻人娇气,干不好活,倾向于选择‘老一点’的家政阿姨,但只要我去干过活的主家,都会预约下一次。”
“平台之前推荐来的阿姨,有的擦布不分类,一块抹布从头擦到尾;有的把客厅归置得很整齐,但推开书房门,才发现零碎的都被转移到了这里。”两年多前,一位教授客户在试用了五六个人之后选择了吕丽丽,一直用到现在。
许多个“吕丽丽”,正在为别人“更美好的生活”而工作。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就业指数报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就业景气度不断攀升,其中东部省份活跃度最高。3年来,洗衣服务、家政保洁、家电服务成交额年均增长最高达%。服务员的年轻化也成为趋势之一,近九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求职者。
“我现在时薪40至45元,一天干两到三个家庭,月入近万元,还能兼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的吕丽丽也和丈夫商量好了,以后她的钱负责养家,丈夫的钱则开支家庭的重大项目。回顾四年的从业经历,有一个细节让吕丽丽十分感慨:“过去我嫌丢人,走在路上,都会把印有公司名字的保洁工具包藏起来。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不是保姆,我是保洁师!”
打开丰富多彩的“就业大舞台”
“90后”女孩陆茗紫,在网上采购了一堆东西布置新家,可其中有一个木制架子,她怎么也组装不起来,看了安装视频和图纸,依然一头雾水。“异地碰到这种情况只能退货?”一筹莫展的时候,卖家迅速地在一个家居零售服务平台下单,给她找来了一个“鲁班师傅”,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陆茗紫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细分的服务平台。之前她一直很头疼,精装修的房子,家里想接几通水管,线路串了要改,根本找不到人。这次经历打开了陆茗紫的“新世界”。后来在短视频等社交网站上,她也陆续刷到过上门做菜的厨师、上门护理的美容师等新奇职业。“想想也是,过去哪有什么头皮护理,现在很多年轻人发量堪忧,需求有了,服务也就跟上来了!”
生活服务业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更广阔的“就业大舞台”。
今年6月底,年出生的丁原典(化名)成为了苏州一名网约车司机。创业失败,赔了房子,及时止损,是他入行的原因。丁原典说,自己之前也面试了一些岗位,互相对眼的暂时没找到,既然一时半会儿不知道干什么,他跟家人商量说不如先开网约车吧。
“开网约车可以有即时收入,不用等你熟悉了行业,或者说掌握了客户资源才行。基本上,你会开车,能看懂导航,立刻就能上手。即使一开始路不熟不能准时接到客人,跟人家态度诚恳地道歉,乘客也都能理解。”开网约车到底能赚多少钱?开了两个多月车的丁原典估算下来,时薪大概在40到50元之间。“就像快递骑手一样,现在的很多工作都是多劳多得。有的人跑完早高峰之后,中午回去休息,晚高峰再出来跑跑,一天做到三四百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想多赚点,就要多吃苦,每天多跑几单,没有捷径!”
对南京姑娘季小涵来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靠着上门替别人喂宠物赚钱。
如果人隔离在外,家里的宠物怎么办?疫情期间拉起来的“宠物互助群”,现在依然热闹。因为除去隔离的特殊情况,很多人也有喂宠的需求。季小涵的一位律师客户,家里养了一只狗,“他家的狗对于环境很敏感,寄养出去就不吃不喝,有一次出差中途他又赶回来处理”。还有一位外地来的单身女孩养的是猫,“她出差比较频繁,时间长了要添加猫粮,换新鲜的水,清理猫砂,迫切需要一位上门服务的宠物喂养师”。
因为喜欢小动物,季小涵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有的猫胆小,主人就会要求“它躲起来不要管它,你给它放好食物,换好水就行”;特别黏人的猫,主人则会请季小涵帮忙摸摸它的肚皮。“客户的要求五花八门,上门喂一次宠物大概几十元钱,狗狗因为要带出门去遛,收费会稍微贵一点。”
陪诊师有时就像临时的“家人”
截至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达2亿人,其中,生活服务业是主要领域。这个行业到底满足了人们哪些新需求呢?
近年来,陪诊师这一新职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年出生的孙静就是其中一员。
去年一年,孙静经常陪长辈看病。在医院,她常常看到一些独自就诊的老人,医院的智能设备而遭遇“看病难”,还有一些外地人,医院环境,多次跑错。诸如此类的需求,让她脑子里冒出了“陪诊师”这三个字。再三考虑后,她决定试一试。
何为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为那些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赴异地就医却人生地不熟的患者,提供陪伴看病的服务。排队、签到、取报告、拿药外,也为提供跨城市代问诊服务。
“很多人觉得陪诊师就是排排队、跑跑腿,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真的做下来还是挺难的。”孙静说,陪诊师虽然不需要专业的医学背景等“硬杠杠”,软件要求却并不少。
一方面,医院的地理环境、就诊流程,医院各个科室的分布,医院有哪些特长科室等。“医院越建越大、科室越分越细,各种设备越来越自助化,挂号、问诊、检查、缴费、取药,先到哪里、后做什么,有个熟悉流程的人陪诊,统筹安排,可节省不少时间。”
另一方面,责任心、共情能力,也是陪诊师的基本素质。“服务,是要走心的。何况,我们面对的还不是一般的客户,都是病人。谁生病,不闹心?”在孙静看来,每一个陪诊委托的背后,都寄托着客户的一份希望。“我经常跟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说,这张单子你不接,没有人抱怨你。但是你接了,哪怕是块钱的单子,有一天下大雨、下大雪,你自己掏块钱也必须完成这个单子,否则你对不起病人。”
去年7月,孙静组建“南京舒馨陪诊”团队,目前拥有近30名陪诊师,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有的人有亲身感受,觉得陪诊是刚需,所以来了;有的人,则是看中这个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又喜欢与人沟通,决定兼职尝试一下。而一年多的陪诊生涯,让孙静本人对陪诊师这个职业有新的体悟:“陪诊师,就是病人的一个临时家人。”
孙静没有统计过自己总共陪诊了多少病人,她只知道,从一开始的一个月才有五六单,到如今,一天两单是常态。“老人一辈子节俭,舍不得花钱,你们能不能假装成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给老年人请陪诊的大多是子女,每次找上门他们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要求。
扮演“临时家人”,有时候也会让孙静“受伤”。她陪诊过一个四十七八岁的单亲妈妈,在当地已经查出来不太好,但抱着是误诊的希望,她还想到南京来复查。“她家境不好,很拮据,本身生病也不容易了,我就教她详细步骤,让她直接去。”等到要直面报告的那天,对方又找到孙静,说她是自己来的,没有任何家属在,希望能有个人陪着自己。“结果出来以后,是癌症,她立刻就哭了,然后就跟我说:我能靠着你吗?”孙静记得,那天对方哭了好久好久,她一直陪着安慰她,中午又请她吃了一顿饭,没收钱,因为她太不容易了!
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国内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用户对陪诊等长尾服务的需求呈增长态势。近日,一则话题为“95后小伙做陪诊师月入过万”的视频登上了热搜。陪诊师真的月入过万吗?孙静说,事实上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付出的时间精力、给客户带来的体验好坏等,都会直接影响陪诊师的收入。目前市场上对于陪诊的费用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陪诊半天元,全天元。孙静说,自己的不少客户都是“回头客”。“不少病人是长期带病生存的,如果他认可你的服务,就会继续找你。这一行做下来,累是累,但也很有成就感,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
别让“短视”破坏了体验感
“做饭师不会做饭,是不是太讽刺了!”“80后”的南京市民钟灵,在平台预订了一名“做饭师”上门服务后,叫苦不迭。
家住城东,在河西上班的钟灵,每天的通勤时间需两个小时左右。丈夫突然被公司外派半年,上中学的孩子回家后的晚饭就成了难题。
平台“上新”的4小时“做饭师”服务让她眼前一亮,立刻下单。第二天,钟灵特意请假早点下班,在家“考察”服务。“小姑娘备菜的时候我就看着不怎么熟练,这排骨还没下锅,家里就一阵阵浓烟,我跑过去一看,锅已经烧焦了……”钟灵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做饭师”原先在家并不做饭,为了上岗,临时在家上了两节网课就算是培训过了。“因为她培训的时候,用的是电磁炉,所以后来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我家煤气火太大了,才会糊的……”
这次并不愉快的体验之后,钟灵至今不敢再在平台购买类似服务。“平台上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经过严格培训,讲究营养搭配等等,几乎每一条都是我在意的,没想到只是一种噱头!”
吕丽丽也提到,家政平台近年来一直在开发诸如做饭师这样的新服务,以应对客户越来越多元的需求,但有的新业务推出得太匆忙,一时半会儿没人做,就会让做得不好的保洁师转岗过去,“先开启新赛道,后面的再说”。吕丽丽说,自己所在的平台最近也在不断招新。“有好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报名做保洁钟点工,她们平时在家根本不干活,又不能吃苦,才一个星期,就干不下去走人了。”
生活服务业是人民美好生活最直接相关联的行业。今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年)》,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以创新模式推动养老、育幼、家政、母婴、物业、快递、健康、零售、文化、旅游、体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然而生活服务业快速迭代和发展的同时,也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比如,目前仍然在“自生自长”的陪诊服务,还亟待在准入门槛、服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建立一整套完善长效的监管机制,以免一些“黄牛”打着“陪诊师”的旗号倒卖专家号等乱象发生。
比如,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所谓“新技能速成班”,让学员花大价钱,拿到手的却是毫无含金量的“山寨证书”。这种把“考证”和“高薪”直接挂钩,刻意塑造的“职业神话”,也造成了人们对于新职业的困扰。
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师,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闯”入我们的生活。但这里的“师”,不应是虚假的“符号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份充满温度和情感的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给别人带去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青山隐隐水迢迢”“月落乌啼霜满天”
跟着文人看江苏诗意秋景
秋天到了!历代文人描绘江苏秋季美景的诗文数不胜数,如同秋风吹过的萧萧树叶声,轻轻回荡在我们耳边。石头城的桂花、寒山寺的钟声、燕子楼的清梦、廿四桥的明月,诗情画意里又蕴含岁月的沉淀、历史的回响。瞬间的红黄变幻,折射千年的沧海桑田,一起来看看文人笔下的江苏秋景吧。
诗词:
情味隽永,成无数人梦里水乡
唐文宗大和七年(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居住在扬州。大和九年(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先赴长安,后到东都洛阳上任。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杜牧在扬州时与韩绰是同僚,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即《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虽然已到晚秋,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间。这箫声似乎还飘到千里之外,回旋着杜牧对旧地的深深怀念。
唐文宗开成二年(年)秋天,35岁的杜牧从洛阳匆匆赶往扬州。他的弟弟杜顗因为眼睛患病,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他向朝廷告假后来探望。在扬州期间,写下一首《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秋雨过后,秋蝉的鸣叫声嘶哑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桂枝条,让人感到凛凛秋意。寺庙的台阶上长满青苔,几只白鸟上下翻飞,不肯离去。寺内树林茂密,夕阳西下,暮霭顿起,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小楼。谁能想到这寂静的竹西路,另一端就是歌舞不绝的扬州呢?诗中既有幽静孤寂,又有繁华喧闹,扬州的秋,不只是西风落叶的苍凉,还有过尽浮华的静美。
扬州是幸运的,在繁盛的时光里,遇见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扬州也因此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意水乡。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爆发,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诗人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他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传诵千古的诗作《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西沉的月亮、乌鸦的啼声、旷野的霜花、飘落的枫叶、船上的灯火、寺庙的钟声,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愁绪,也构成了一幅秋天的江南水乡夜景图。从此,不论谁经过苏州,都要来听一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宋神宗元丰元年(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夜宿燕子楼,据传燕子楼是唐代张尚书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关盼盼面貌姣好,善于歌舞,谈吐不俗。张死后,盼盼思念故人,独居小楼十余年不改嫁。苏轼为关盼盼写下《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秋夜,月光皎皎如霜,秋风如流水清凉,让人沉醉。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了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晶莹流转,三更鼓响,一片叶落,惊断了悠然如云的梦境。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思乡之时,梦到盼盼。梦醒佳人却是杳无踪影,顿有人生如梦之感。秋夜的美景之中包含了佳人的绵绵情事、古今的深深思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无穷感慨,传达了一种禅意的玄思。
李白经过金陵登城西楼时作《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在楼上俯视江面,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水中轻轻摇荡;仰观天空,垂落的露珠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明朝诗人储巏在《次陈裕庵早秋登楼》中描绘了在泰州登上望海楼看到的恢弘壮阔秋景:“画栋流云凌翥凤,虹桥傍夕渡牵牛。”彩绘的栋梁伴着流云,如凤凰高飞;拱曲的长桥,横跨夜空,如引渡牵牛。
画作:
清远恬静,如一方净土
元代惠宗至正十五年(年)秋,画家倪瓒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创作了一幅水墨画《渔庄秋霁图》,表现太湖一角的景色。
倪瓒是江苏无锡人,博学好古,曾经富有,四方名士常聚集于他的家中。元顺帝至正初年(年),他散尽家财,浪迹江南。明洪武七年(年)卒,时年74岁。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整幅画采用了三段的方式进行构图:近景,有六棵树木,枝叶萧疏,但高低大小,错落有致;中景,是水平如镜的湖面,湖光波色一片空明;远景,是一个较为平缓的山峦,在烟雾的笼罩下,只露出山头,或隐或现。
元朝诗人画家在政治上备受打压,因此在创作中,流露出复杂的心态:既有看破红尘的超然脱俗之气,又有不屈服于时俗的傲然之气。
近景,在萧疏荒淡的秋季氛围里,看似落寞寒凉,但在苍凉之中,硬朗的树干枝叶,透出树的“骨气”;中景,适当的空白,为观者留下了想象空间。阅尽千帆后,此地无声胜有声;远景,山峦起伏、逶迤展开,给人以悠然恬淡之感,也能感受到他本人心中的萧索凄凉。
整幅画不见飞鸟,没有人迹、帆影,疏林坡岸,幽秀旷逸,这就是他晚年隐居在太湖之滨的心态,也将太湖水的清远恬静传神地刻画了出来。“只傍清水不染尘”,忘记世间喧嚣,守护心中的一方净土。
清康熙四十四年(年)夏末,江苏北部区域惨遭严重洪灾,即使是繁华的扬州也为洪水淹没。同年秋天,洪水消退时,石涛作《淮扬洁秋图》以记其事。
《淮扬洁秋图》描绘的是淮扬秋景。画面上秋水茫茫,河岸蜿蜒曲折,芦苇丛生,近处有掩映在树丛中的数间屋舍。几点红枫增加了秋天的气息,江面上一叶孤舟,使画面平添了许多超然之感。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淮扬秋景既有豪情奔放的壮美,又有清旷怡然的雅致。
散文:
追忆怀念,成乡愁符号
抗战前,张恨水在南京生活了一年多。虽说时间不长,南京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张恨水在重庆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追念这段时光。
张恨水喜欢南京的秋天,喜欢秋天的城北,他在《秋意侵城北》中写道:“我必须歌颂南京城北,它空旷而萧疏,生定了是合于秋意的。过了鼓楼中山北路,两行半黄半绿的树影划破了广大的平畴,两旁有三三五五的整齐房屋,有三三五五的竹林,有三三五五的野塘,也有不成片段的菜圃和草地。东面一列城墙,围抱了旧台城鸡鸣寺,簇拥着一丛树林和一角鼓楼小影,偶然会有一声奇钟的响声,当空传来。钟山的高峰,远远在天脚下,俯瞰着这一片城池。在城里看到不多的山,这是江南少有的景致。”这是典型的江南秋景了,雾色中掩着的层层叠叠民居,更是南方独有的幽静韵味。
余光中年生于南京,又因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惯以“江南人”自居。年至年,余光中入读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外语系。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但他仍然心念南京这片故土。
0年的秋天,余光中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他写道:“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余光中重游南京时感慨万千:“正是久晴的秋日,石头城满城的金桂盛开,那样高贵的嗅觉飘扬在空中,该是乡愁最敏的捷径。”秦淮河、玄武湖、紫金山等等,这一切激醒了余光中对金陵的美好回忆。文章弥漫的优美诗意和淡淡哀愁,可以感受到他那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江弄琼花如练,好景经秋初染”“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江苏的秋天,拥有自己独特的文艺、浪漫、惬意、温暖,走进她,你会一点一点地融入她,爱上她。以后的日子,即使独在异乡,当秋风吹过,心中的思念总是徘徊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间,且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加清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