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资源 >> 调查校园流浪猫猛增合理安置成难题南京大
8月27日晚,南京大学宠物之家官方账号发布“关于学校保卫处清理流浪猫一事的说明”,引起同学激烈讨论,新潮对此展开调查。
安置在临时救助站的“小三花”
截至发稿,宠物之家已于原5栋快递街东侧开辟临时救助站,保卫处同时将捕到的两只流浪猫(“小三花”、“自来熟”)移交宠物之家安置,后续工作仍在协商。
为何治理
受疫情影响,学生未能如期返校,校园里的流浪猫无人照料。由于绝育工作无法进行,许多流浪猫产下幼崽。宠物之家近期观察到,常在二栋和四栋之间活动的“小三花”和常在方肇周体育馆旁广告牌处活动的“阴阳脸”分别产下三只幼崽,常在排球场旁竹林活动的“小黑脸”也产下多窝幼崽。
“阴阳脸”正为幼崽哺乳
宠物之家于23医院为捕捉到的“外卖”“敖丙”“土豆”和“阴阳脸”做绝育手术。前三只猫顺利完成手术,“阴阳脸”则因刚刚生产后处于哺乳期,出于人道主义未实施绝育手术。南京大学宠物之家社长钟冰纯表示,平常“小三花”和“阴阳脸”都属于不亲人的猫,最近因为生产才得以捕捉,校园里亲人的猫数量大约有30只,其他流浪猫数量较难统计。
正常情况下,母猫在出生后5-9个月,公猫长至7-10月即达性成熟,妊娠期平均63天,通常一胎生产3-6只,最多12只,最少2只,身体状况较好的猫一年能生2-3胎。在北半球,1月下旬至9月为猫的繁殖期,猫通常在2月、5月和6月,有时在9月进行交配,多数从9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呈无发情状态。有人喂养的流浪猫寿命约在5-8年左右,依靠自己觅食的流浪猫更易感染疾病,寿命约为2-3年。若不对流浪猫进行诱捕绝育和驱虫,可能会产生破坏生态平衡、传播疾病和寄生虫的危害。
新闻传播学院的保安喜欢投喂在院楼旁生活的流浪猫。他说,院楼建成不久后周围就有了猫,疫情期间数量增加了不少,“有三只大猫,有一个生了2只,一个下了5只,还有一个生了3只之后又生了5只。”在3栋的一位职工也表示有一只猫曾向他讨食,在院里生下小猫后一直生活在那里。
据南大保卫处处长曹昌家介绍,保卫处于八月初接到治理校园流浪猫通知。几天前,保卫处购进捕捉笼后开展行动,于27日捉到两只流浪猫。目前,保卫处已与南京大学宠物之家达成共同治理流浪猫的合作,双方将以人道救助方式展开行动,避免对流浪猫的伤害。
如何救助
南京大学宠物之家社长钟冰纯说,TNR(TrapNeuterRelease),即抓捕、绝育、放归,是治理人猫矛盾的关键。
TNR是一种取代安乐死的人道管理和减少流浪犬和流浪猫数量的方法,通过施以绝育手术,使之无法繁殖。这也是南京大学宠物之家一直推行并实践的主要措施。
TNR的主要流程为绝育、剪耳和放归。绝育手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针对子宫(母畜)和输精管(公畜)结扎,另一种方式是子宫卵巢摘除术和睾丸摘除术。前后两种方式皆能达到绝育目的,但基于以后犬猫的健康及行为着想,国内外一般建议使用后者。绝育后一般会用剪耳的方法标记此犬猫是否已绝育,以便在不靠近不接触不捕捉之情况下观察出该犬猫是否已经绝育,避免不必要的捕捉及手术。绝育手术并康复的猫狗一般会带回捕捉点放归。
此前,保卫处采用网捕形式,将猫暂时放置在猫笼,尚未确定下一步处理方向。相对诱捕,这种方式可能会对猫造成伤害。经协商,保卫处将与宠物之家协作处理校园流浪猫问题,同意将此后捕到的猫交予宠物之家安置。保卫处同时表示,捕猫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后续若有此类行动将邀请宠物之家提供妥当捕捉建议。
然而,宠物之家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财务压力。
原位于5栋快递街的救助站因快递街搬迁停止使用,在清理半天后,宠物之家的同学将其作为临时救助站使用。以已有猫笼计算,临时救助站最大仅能收容12只猫,内部也无水电供应,只有几扇铁架充当栅栏。
位于5栋的临时救助站
宠物之家运营经费源于捐款。在捕猫事件发生后,宠物之家新收捐款元,现有经费共元。钟冰纯表示,这些经费难以承担近期工作。以与宠物之家长期医院为例,1只公猫绝育需元,包括元绝育费、30元驱虫费和40元一天的照看费,1只母猫绝育共需元。如果出现猫瘟,现有经费仅可治疗3-4只猫。而日常的猫粮、猫砂基本由社员自发提供,并未计算在内。
若由宠物之家独立运营,救助站仍需要多方面援助。钟同学表示,在场地方面,目前的救助站为临时性质,未来能否继续使用尚不明确;物资方面,现有物资不足以安置校园流浪猫,仍需猫粮、猫砂、猫笼、食碗、药品等必需品;人员方面,目前能够参与到流浪猫安置的社员仅有5位,未来工作仍需具有一定资质的志愿者帮助;领养方面,若治理行动持续开展,救助站需在短期内推进领养工作。若近期不开展大规模治理,宠物之家将依旧推进TNR措施,领养工作也将有序进行。
校园流浪猫何去何从
流浪动物,指的是无主、长期在野外生存的动物。其中部分来源是被原主人遗弃、意外走失或被人类侵占生存地。值得注意的是,遗弃及流浪猫繁衍的后代占流浪动物总来源的90%以上。中国流浪动物主要是猫和狗,总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一亿只。流浪猫因为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和更高的机动性,数量占比更大。
对于日渐泛滥的流浪动物,我国暂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对其处置方法,相关规定散见于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责任法等,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疾病或致人损害。
纵观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法律,大部分是以杜绝遗弃和虐待流浪动物为主要目的。
台湾地区年颁布的《动物保护法》规定建立动物收容体系,推行宠物绝育,禁止骚扰、虐待或伤害动物。英国年颁布的《动物保护法》也在保证动物不受虐待方面有非常细致的规定。而德国3年通过决议,用宪法来保障动物作为生命存在的权利。这是世界上首个把动物权利写进宪法的国家。动物保护方面严格的领养考核和法律约束,使其国内流浪动物数量几乎为零。
此外,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有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
从我国部分地区已投入实施的管理规定(如《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中可以看到对于流浪动物的处理手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领养: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体系,很容易造成流浪动物二次流浪。
收容:目前中国还没有官方的动物收容所,大多是个人创办,缺乏场地、资金和专业人士。实际上收容所因为没有妥善的管理很有可能造成流浪动物自相残杀、二次流浪以及被虐待风险激增。
扑杀(主流处理手段):利用药或人工扑杀的方式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简单粗暴缺少人道主义,但有效。
高校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与社会有所不同,总体以“集体收养”的方式进行。
北京大学的流浪猫关爱协会专门为校园的流浪猫做了一个名叫“北大猫咪图鉴”的小程序,也叫“燕园猫速查手册”。所有猫咪按照花色分类,登记在册,如三花和玳瑁,每一只猫都有名字。学生们还用“在校”(依然流浪)、“毕业”(找到领养)、“休学”(失踪)、“喵星”(离世)来实时记录每一只猫的当前状态。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也都建立了各自的动物保护协会,他们大多仅靠捐款维持运营。
位于5栋原快递街的临时救助站内景
面对此次事件,一些同学认为校内“流浪猫”应区别于普遍意义的“流浪猫”,它们已经成为校园生活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不应将它们移出校园。而持相反意见的同学认为流浪猫的存在对师生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妥善处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