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前景 >> 天然砂和河砂逐年减少,利用机制砂代替,优
在当今基础建设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可能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环,也会导致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施工材料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完成情况,砂石料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施工原料,但是天然砂和河砂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如果过度开发可能会出现竭泽而渔的局面。为此,需要利用机制砂部分替代天然砂和河砂,以保障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机制砂与河砂、天然砂相比较,其在密度、抗渗性、强度等方面都有优势,所以机制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比较广泛的选择。机制砂具有可调节性,能够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商品混凝土的硬度、强度等性能调整,受到施工企业的青睐。
混凝土材料中的砂石骨料占混凝土质量的2/3,巨大数量的砂石消耗使得天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天然砂资源,因此机制砂成为很多建筑砂的来源。机制砂中0.mm以下的颗粒被称为石粉,而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mm的颗粒含量被称为含泥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石粉为机制砂破碎过程中的副产物,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母岩性质相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有利有弊。由于机制砂是由岩石破碎而成,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带入部分山皮,导致机制砂中0.mm以下颗粒中含有部分泥粉,它们多是天然砂在搬运过程中夹杂的尘屑、淤泥和粘土。泥粉的存在可引起混凝土需水量增加,减弱混凝土性能或更容易被风化,阻碍水泥与骨料胶结的充分发展,妨碍水泥的正常水化或与水泥中成分进行化学反应等负面影响。
机制砂具有表面粗糙,棱角多,形状不规则,石粉含量偏高,细度模数偏大,级配差等特点。根据其特点,调整配制参数范围为:砂率37%~43%之间;细度模数宜控制在中砂范围;胶凝材料总量不应小于kg/m3;含粉量宜在5%~10%之间。配制的全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收缩变形性能与同配比天然中砂混凝土的工作性相差不大;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略优于天然中砂混凝土。因此,使用机制砂全部替代天然砂来生产预拌混凝土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