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弃土场技术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2023/2/13 15:31:55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银百高速(G69)甜永段TYSY3合同段施工执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1.6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以及经济技术实力情况。

1.7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2.编制原则

严格执行合同文件的各项规定及设计意图,重点考虑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将本项目优质、高效的完成。具体在编制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2.2执行交通部现行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3加强施工组织的协调性,确保各施工队、各专业、各工种的配合,均衡协调施工,实现预期的工期目标。

2.4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制定文明施工措施,确保文明施工。

2.5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3.编制范围

隰吉高速LJ12合同段范围内弃土场。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路基开挖土方万m、填方32方m、弃土填方.5万m3,全线设置10处弃土场,弃土场无常年流水,但雨季时水流汇集,流量很大,弃土前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弃土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表,清表厚度30cm,清表土方认真手机,集中堆放,以备待弃土完成后用于弃土场顶面绿化培土和复耕培土使用,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在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应挖在坚实稳固的地基上,地表有松散或不稳定层时应清掉。弃土严禁从沟顶直接倾倒,应从沟底弃土后整平夯实,压实度不应少于85%,为保证排水的要求,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拦渣墙及护坦、截水墙、排水沟。

2.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

2.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其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地形起伏变化大,塬川交错,河谷及冲沟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发育有黄土梁、峁、黄土残塬、冲沟、河谷、阶地等微地貌。

K+---K+.9段分布于黄土梁峁区,沿线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m,最大高差为m,因河流及冲沟切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沟壁陡峭,冲沟切割剧烈,多呈“V”字型,主沟方向为东西向及南北向,次级沟谷方向多呈南东和东西向,其主要地貌特征为黄土梁、峁、陡坎、斜坡、冲沟、基岩陡坎等,主要岩性为黄土(粉土)、黄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碎石土、砂岩、泥岩等。

K+---K+.段分布于黄土残塬区,海拔高度-m,相对高差50-m,塬顶较平坦,塬面宽0.5-1.0km,周围被冲沟深切,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在地表水的侵蚀、冲蚀作用下形成了黄土梁、峁、沟壑等地貌,主沟方向多以南北方向为主,次级沟谷多呈东西向,微地貌多为黄土冲沟、黄土斜坡、黄土陡坎、黄土梁、峁等。

2.2地质条件

该组为和尚沟组(T1h)中下部以紫红、砖红色泥岩、钙质砂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细粒长石砂岩,顶部为紫红色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少量细粒长石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地表多呈强、中风化状态,工程性质相对较差。其余厚度为-m,项目区内分布于K+---K+.9、K+---K+.段。

2.3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其中秋雨多于春雨,冬季雨雪偏少。

历年平均气温介于6.5-11.4℃,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2-6.4℃,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8.1℃,最低气温为-20.4℃;历年无霜期平均介于-天,最大季节性土壤冻结深度为82cm,年平均降雨量约mm;年平均风速为2.1-2.5m/s,境内灾害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洪灾、干热风和霜冻等。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尤以七月最多。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全年15%左右,夏季6-8月降雨量占全年58%左右,秋季9-11月份降雨量占全年24%左右,冬季12-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3%。

三、工程量

弃土场工程量见附表1

四、施工总体部署

1.组织机构

质检部:工程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

试验室:负责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原材料的检验与审报,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的调试,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施工现场压实度、承载力等检测。

安全部:负责施工现场各类的安全及文明工作。

机材部:负责机械采购进场。

生产管理部:负责弃土场施工管理。

混凝土拌合站:负责混凝土拌制、运送。

各工区工队长:负责各工区路基的土方填筑及挖方、路基排水及防护、弃土场。选择与公司有过良好合作,且技术过硬,操作人员技术好,综合素质高,能够打硬仗的协力队伍作为路基施工的劳务队伍。

2.主要管理人员

3.施工人员配置

4.施工机械配置

5.施工总体目标

5.1工期目标

为加快施工进度,根据总体安排,弃土场前期施工计划于9年10月15日开工,9年12月30日完工。

5.2质量目标

弃土填筑压实质量良好,水土保持良好。

5.3安全目标

实现“四无”:即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无交通行车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5.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目标

实现“三无”:即无施工污染,无当地村民投诉,无当地有关部门警告。

5.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定期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员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5‰。无重大设备和人身伤亡责任事故。争创市地级以上安全文明工地。

五、施工方案

1.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见图5-1。

2.施工工艺

2.1施工便道

2.1.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控制好线路走向、纵向坡度及宽度,以方便重型车辆通行;并严格控制线路的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

2.1.2施工放线

便道施工前,根据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放出便道路线中桩及边桩及便道边沟的具体位置

2.1.3原地面处理

对路幅范围内的原地面表层表土、草等进行清理,清表厚度按30cm计,清表完成后对其进行压实处理其压实度不小于85%。

2.1.4便道路面

路面宽度为7.0m,便道为20cm天然砂砾路面。路面设置2%的排水横坡,并在两侧设置边沟,边沟采用C25现浇混凝土,上宽90cm,下宽30cm,深度为30cm,厚度为10cm。边沟纵坡依实际地形坡度为准,并连接至便道外侧自然排水沟内。为了减少污染、便于施工进行定时洒水。

2.2挡渣墙施工

2.2.1测量放样

施工前,对该工程所处的位置进行复测,并核对标高是否与实际相符,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2.2基坑开挖

开挖前必须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机械开挖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宜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不小于20cm厚的余量,由人工根据挡土墙横坡进行开挖平整夯实。基坑应尽量避开雨天气施工,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并进行基地承载力(不小于KPa)检验合格后报检监理工程师验坑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若不能达到设计基坑承载力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3浇筑

挡渣墙及截水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前进行严格测试,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石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规定要求,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及长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严禁大面立砌。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石料不得含有防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面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石料饱和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

挡渣墙尺寸要求安装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拼装,扣管配以蝴蝶扣作为背方,10cm×10cm的木方作为支撑。

浇筑分为2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基础及截水墙,第二次浇筑墙身,吊车配合浇筑。

在浇筑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先用砼将基底满铺一层振动密实后再抛入片石,抛入片石后用人工进行摆放片石,片石与片石之间间距不小于15cm,同时片石不得与模板相接触至少间距15cm,片石抛入量不大于砼总工程量的20%,浇筑前对即将施工的挡墙段落的砼方量进行计算,片石石料按该段总方量的20%备料,严禁超加片石,保证砼强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采用三相振动棒振捣,振动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严格控制插入振捣的间距为30-50cm成“梅花形”进行。每层砌筑完工后应在当层顶面用片石预留马牙搓,便于下一砼浇筑层更加紧密结合。砼浇筑时严格按预先测好的高程进行砼顶面控制。不要使浇筑的砼高于控制标高。

墙身超出原地面以上,上下方向安装三排泄水孔。泄水孔采用直径10cmPE泄水管,间距cm,坡率:4%(向外),底部泄水孔高于地面30cm。

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为2-3cm,自墙顶做至基底,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不得小于15cm。

2.2.4墙背回填

待墙背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方可墙背回填,墙背回填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分层回填,墙身和基底铺设防渗土工布,回填过程中采用小型机具碾实,压实度不小于90%。

2.3盲沟

2.3.1基坑开挖

盲沟采用机械开挖边沟基坑,基坑开挖成型以后,再配合人工整平夯实基底。

2.3.2砌筑

对基底和坡面进行修整后,即可对盲沟进行砌筑,砌筑采用M10浆砌片石进行,盲沟长度为30米。砌筑时,砂浆一定要饱满,不允许出现空洞、漏浆等现象。同时,还要保证砌体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进行勾缝。

2.3.3碎石填筑

碎石填筑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碎石填筑,碎石粒径2-4cm,完成后铺设透水土工布。

2.4弃土场场地清表

弃土填筑前应进行场地排水清表,清表厚度30cm。清表土方认真收集,集中堆放,以备待弃土完成后用于弃土场顶面绿化培土和复耕培土使用,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在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应挖在坚实稳固的地基上,地表有松散或不稳定土层时应清掉。

2.5弃方填筑

2.5.1弃土场填筑应以先低后高原则进行分层分部位填筑。弃土运至弃土场后,运输车辆按照管理人员要求在指定位置进行弃土,严禁随意倾倒。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用装载机将土向前推进,用压路机反复辗压,进行自检做压实度检测,压实度达到85%以上,上报监理工程师,合格后,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2.5.2填筑应形成一定的纵坡,避免降雨时在弃土场内部形成水洼地,分层填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密实度不小于85%,填筑方法与路基填筑方法相同,填筑一层,碾压一层,必须控制填铺厚度和碾压密实度,防止出现沉陷、坍塌、滑坡等病害。

2.5.3边坡由下至上、粒径由大到小,弃土堆必须碾压处理、分层压实,压实度应大于86%,弃土堆应分级填筑,每级高度不得大于10m,如路基填筑于弃土场上,应提高压实度不小于93%。

2.6排水沟

排水沟尺寸是上宽为cm、下宽cm、高度为cm、厚度为15cm,采用现浇C20混凝土,纵向每10米切缝,缝内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垫层采用10cm厚混凝土垫层。

2.6.1基坑开挖

排水槽采用机械开挖边沟基坑,当施工该段的基坑开挖成型以后,再配合人工整平基底坡面。

2.6.2垫层

在基底坡面进行修整后进行砂垫层铺设,铺设完成后进行人工手执机械夯实。夯实后进行厚度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标杆法进行厚度控制,砂垫层厚度为10cm。

2.6.3浇筑

模版采用钢模进行立模,浇筑采用混凝土罐车配合手推车进行,振捣用插入式直径为30mm振动器振捣密实,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要边振动边慢慢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浇筑完以后对顶面顶进行修整抹平。

3.质量控制与检查

3.1混凝土质量控制

3.1.1混凝土原材料

对每批进场的水泥、砂石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严格检查标号、出厂日期和出厂试验报告等材质证明文件并抽样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由试验人员对混凝土原材料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取样检验,并报验试验监理。

3.1.1.1水泥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品质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应进行水泥选料复检,复检合格后进行配比。

3.1.1.2骨料

a.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骨料的品质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b.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

3.1.1.3掺和料

粉煤灰等矿物掺合物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施工需要掺用掺合料时,使用前应通过试配检验,确定其掺量。掺合料应符合设计、规范有关的施工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已结硬、结团的或失效的掺合料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3.1.1.4外加剂

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工程使用的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所采用的外加剂,应对人员、环境无毒作用。外加剂应符合设计、规范有关的施工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1.5拌和用水

拌和用水采用饮用水或地下水,水的品质经检验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1.1.6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出的混凝土标号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制。在混凝土拌制前,根据理论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现场测定的砂、石的含水率,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提供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并正确计算每盘用量。砂、石含水率测定,要求每工作班测试不得少于一次。要严格控制砂、石的超径含量和混凝土原材料的称量误差,水、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和外加剂的加料误差不得超过1%,粗、细集料料的加料误差不得超过2%,每工作班抽查不得少于一次,并由质量检查员填写记录。

3.1.1.7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混凝土拌制完毕后在拌合站、浇筑地点进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实验,要求每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测定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3.2弃土填筑质量控制

3.2.1填筑前,根据施工时地面土质的实际条件按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

3.2.2铺填厚度和压实遍数通过现场压实试验进行控制。

3.2.3每层填料摊铺均匀,分层压实,必须全宽分层纵向分区,不允许局部的纵向铺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也不得小于15cm。

3.2.4平整度控制在2cm范围内。

3.2.5每层压实密度经检验符合要求并报该层宽度、压实厚度、高程及压实度等资料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3.2.6临时排水设施要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等处。亦不得污染自然水源和引起淤积或冲刷等。

六、施工保证措施

1.工艺保证措施

采用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控制方法,使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

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洒水湿润→摊铺整平→机械碾压→检查报验→路基整修。

施工信息化

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压实度,并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优化状态。

弃土严禁从沟顶直接倾倒,应从沟底弃土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

1.1路基清表

路基填前清表不彻底,潜伏着滑坡、差异沉降等隐患。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1.1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1.1.2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在清理完地表后,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量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1.2弃土填筑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填土分层摊铺,每层填筑的松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不大于30cm。采用自卸车卸土,严格按照网格填土,便于平整时控制层厚均匀。

在填筑过程中根据选定的最佳含水量对填土或洒水或翻晒晾干,以调整填土实际含水量;每层的填筑面做成2~3%的横坡,以保证路基表面不积水。碾压的轮迹要重叠20~30cm。

1.3压实

1.3.1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压实,对含水量过大的土,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石灰粉来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土,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压实。

1.3.2严格控制压实厚度如厚度过大时,则应翻挖厚层重新减薄厚度后再进行压实。

1.3.3每层压实度不小于85%,填筑完成后必须对压实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并报监理通过后方可进行下层填筑。

2.质量保证措施

2.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设立各级质量管理网。

2.2工程质量教育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使参战员工更深刻认识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而围绕五大因素研究并实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2.3施工中严格按照质量监督检查程序,严格执行“三检制”,搞好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检。

2.4建立项目部质量巡检制度,定期组织对工程施工进行巡回检查,开展技术研讨活动,以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

2.5制定项目部质量奖惩措施,严格进行质量奖惩,做到质量事故“四不放过”。

2.6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的原则,各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时,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质量、安全交底,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

2.7在工程施工中,对重点、难点工序建立施工质量管理点,并且集思广益,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制定具体的预控措施,然后付诸实施。

七、安全、环保

1.安全措施

1.1总体要求

1.1.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1.1.2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安全措施,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1.1.3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和自检自查制;以书面形式逐条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1.1.4经常检查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情况”,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坚持持证上岗制。

1.1.5严格执行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1.6认真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和改进安全生产不利因素;工地悬挂醒目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识

1.1.7工程机械设备必须进行性能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并由专人驾驶。各类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有关安全基本知识和设备的性能。应定期对场内机械维修保养;

1.2.具体措施

1.2.1汽车弃土作业时,需由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弃土作业区,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应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1.2.2按规定顺序排弃土石。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卸土时,汽车垂直于弃土工作线。汽车倒车速度小于5km/h,不应高速倒车。在弃土场边缘,推土机不应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弃土坡顶线内侧30m范围内有大面积裂缝(缝宽0.1m~0.25m)或不正常下沉(0.1m~0.2m)时,汽车不应进入该危险作业区,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方可恢复弃土作业。

1.2.3弃土场作业区内烟雾、粉尘、照明等因素导致驾驶员视距小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停止弃土作业。

1.2.4汽车进入弃土场内应限速行驶,距弃土工作面50~m时速度低于20km/h,50m范围内低于10km/h。弃土作业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

1.2.5弃土作业区配备质量合格、适合相应载重汽车突发事故救援使用的钢丝绳(多于4根)等应急工具。弃土作业区,应配备指挥工作间和通讯工具。

1.2.6弃土场进行弃土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

1.2.7弃土场运转过程中,弃土场关键点应有警示标志、安全保障等措施。

2.环境保护措施

弃土场是人工土坡,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护以及扬尘和噪声控制、水域污染防治。

2.1水土流失防治

弃土场弃土填筑施工前,必须在山腰位置依照山势条件设置一定数量的汇水沟渠,将降雨时的地表水流通过汇水沟进行汇流,做好拦排水,防止雨水在新弃土表面形成径流,对新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弃土场下方造成污染。

在弃土过程中,严格按照摊铺、碾压程序施工,严禁未经碾压直接摊铺新土层。土层摊铺过程中,依照施工进展形成内高外低的坡势,在汇流沟渠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流槽,将水流中的泥土进行沉淀。

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当地汛情,提前做好排水沟与集流槽的清淤工作,完善排水沟等设施。

2.2植被保护

弃土完成后,对弃土场进行全面环保处理,边坡坡面进行植草防护,顶面使用集中堆放的种植土回填,以减少水土流失及绿地、耕地的损坏。

2.3防尘降噪

施工时,定期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降尘,防治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土石方运输车辆应装料适中并采用篷布覆盖。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限时作业。

2.4水污染防治

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河流、池塘或其它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