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市场 >> 古代没有钢筋水泥,那些佛寺高塔都是怎么确
在现存的古塔中,有很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座名山的标志性建筑。如杭州的六合塔、苏州的虎丘塔、延安宝塔、西安的大雁塔等。有了这些古塔的存在才使得这些城市更加的有名。古人的智慧是无穷尽的,那么在当时技术低下的情况下,究竟如何让古塔屹立数千年保持不倒,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一、古塔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1、古塔的发展历史
塔在我国的历史很悠久,早在东汉术年的丹阳地区就有人建过木塔。到了南北朝时代,规模也逐步扩大。到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曾在全国各州的寺院造塔达二百多座。在全国同时建造如此多的塔,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所建造的都是舍利塔,并且全部是木塔,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
唐代时期,佛教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派都建立佛寺,并在寺内建塔。保存至今的唐塔在关中、琶封和北京房山等处数量还很多。唐代的砖塔体形高大,平面多为方形,内部以空简式结构为主,外观为楼阁式。我国早期的塔都做方形平面,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仍以方形为主。唐代以后的塔,就很少沿用方形平面了。从宋代开始,改用八角形平面,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宋代还有少数塔,采取六角形的。塔的发展从低到高,由方形改为八角形,这是设计上的大胆尝试与改革。
2、古塔受力性能
我国的古塔经过长期发展与历史的考验,基本上是抗震的。一些典型的古塔,如山西应县木塔、福建泉州仁寿塔、陕西大雁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尚保持完好,显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古塔的结构特点
1、古塔的结构构造
中国古代建筑中,地底基本大多数是夯打牢靠的路基,没什么其他物品。而塔的构造却独具一格,除开路面上的塔身之外在地底也有一部分独特结构一秘境,也称之为“天宫”或“龙窖”。这一部分独特的结构,是别的城堡、塔庙、亭台楼阁等工程建筑所沒有的。但凡建塔,最先要在地底建造一个秘境,以掩埋舍利子和随葬器皿。秘境的方式,是用钻石垒砌的正方形或六角形、八角形、环形的别墅地下室。塔基是全部塔的下边基本,遮盖在秘境上。许多塔从塔体第一层正中间就可以探到秘境。唐朝之后,塔的基本一部分拥有大幅度的发展趋势,显著的分变成基台与底座两一部分。基台便是初期塔下的较为偏矮的塔基。
自此,其他多种类型的塔基也愈来愈往又高又大绮丽的方位发展趋势。喇嘛塔的底座发展趋势得十分又高又大,规模占了全塔的绝大多数,高宽比占据总高的三分之一上下。念刚王位塔己变成架体的关键一部分,底座自身比上端小塔要大很多。过街塔下的底座也比上边塔又高又大很多。塔的底座一部分的大大的发展趋势,与在我国古代建筑传统式中,一贯高度重视地基的功效,有若紧密的关联。它不绝确保了人的全面发展物的牢固平稳,并且也接到造型艺术上庄重雄壮的实际效果。
2、塔身、塔刹
塔身是塔结构的主体。由于塔的建筑类型不同,塔身的形式也各异。塔身内部的结构情况,主要有实心和中空两种。实心塔的内部有用砖石全部满铺满砌的,也有用土夯实填满的。纵或有些实心塔内也用木骨填入,以增加塔的整体联接,或增强挑出部分的承裁力.塔刹,作为塔的最为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至为重要。因此用了“刹”这个字。刹,梵文名“制多罗”、“查多罗”等,又称为“乞叉”、“乞洒”。
它的意思是土田,代表国土,也称为佛国。佛寺也称作刹。北京北海后面的大湖,称作什刹海,就是因为原来在湖旁有十个大寺庙而得名的。刹座是刹的基础,正覆压在塔顶上,压着椽子、望板、角梁后尾和瓦陇,并包砌刹杆。
1、地基处理坚固
砖石古塔是古代的主要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很大,可达50~60ffl以上,例如位于陕西泾阳县的明代崇文塔高达83m。加之砖石的容重比较大,一座又高又大的古塔对路基的相互作用力是非常大的,因而牢固的地基与基础是古塔近百年竖起屹立不倒的确保。根据调查分析,在我国目前古塔但凡没有坍塌历史时间的,调查其场所标准或地基基础全是优良的。
相反,若地基基础不太好,古塔饱经毁坏,乃至坍塌而数次重新修或复建,尤其是禁不住地震灾害的围攻。砖石古塔未有倒塌历史的,场地或地基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保证了塔体的完好或者减轻了地震的灾害。塔址选择在坚硬的岩层上。例如云南大理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位于苍山脚下坚硬的岩层上。
根据历史记载,每次地震,苍山脚一带村庄的震害比位于冲积层厚的周围村庄震害轻得多。对地基的人工处理非常重视和科学。例如西安小雁塔,据有关资料介绍,塔座半径30m范围内的地基由夯士筑成半圆锅底状,而且在整片夯士层中埋置了纵横相错的木粱,使地基横向变形受到控制,抗折强度提高,由于它的特殊形状更增强了塔对环境振动,包括对地震的适应能力。在一般场所土上修建的古塔,因为对路基采用了一套符合实际而又科学研究的人力解决方式,使塔架依然承受住了时间的磨练。
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建造高层建筑,一方面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采用先进技术的聪明才智,以现代抗震理论来衡量也是很科学的。空心砖塔多为木楼层,对塔体的约束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但出于具有较厚的筒壁,仍可形成对各方向的空阀抗震体系。石塔由于楼板是石板及石梁组成的,在楼层平面内有较大的刚度,对塔身筒壁能起到较强的约束,是比较典型的多层结构体系。亦其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2、大自然的破坏
我国古人建塔时,虽已重视古塔的选址及地基地处理,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样。一般认为坐落在经济、政治地位高的地区的古塔在选址及地基处理上才能得到重视,砌筑砖石基础。而其它一些边远地区对古塔的处理往往由匠师凭经验估计,只在土基上进行夯实,作简单处理。因j琏尉于建在平地上的塔的防水,就成了一项重要问题。
塔的建造多以砖木为主,当遇至妣下水位升高时.首先浸蚀塔下地富,有的塔地宫进水,成为—个地下水室。调查古塔时,常有人介绍说:“塔下有井”,还有的人竟肯定地讲:“凡建塔,塔下必有井”。这两种说法都是臆会的,并沒有一座古城堡的塔下建了深水井。实际上它是地下水上升,进到秘境的結果,本地富顶被浸塌下,或塌出窟窿,大家误将此认做深水井了,这就是古城堡未搞好防水防潮的結果。
建塔时地势的选择是件大事,如若将塔建在低洼地区,地下水位离塔基所受浸湿严重,会大大缩短塔的寿命。建塔于低洼地区还有一大危害,那就是当年久失修时,塔周围淤士增高,塔的基座或一至二层被埋人士中,造成雨水与地下水同时对塔基的浸蚀,以致无法挽救。塔的周围不能有水环绕,否则会出现水逐渐浸湿塔基,影响塔基础的坚固性,天长网久,塔会歪斜倾倒。
塔四周一旦出现水,要尽快将水排干。我国塔大部份是砖塔,绝大多数塔没遮没挡地耸立在大地上,任凭阳光、风雨随意侵袭。风,无疑对塔是一种有破坏作用的外力,何况狂风总是把地面上的砂砾无情地吹打到塔体上呢。至于落到塔上的雨,不但是一种有破坏作用的力,而且还将大气中对砖有破坏作用的物质带进砖体内,降低砖的强度与抗腐蚀能力。全国各地有许多大塔,都由于长年风力,雨水作用的结果,逐步的使全塔遭到破坏。
结语:
塔是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的结晶。它起源与古印度,辉煌在中华。自传入汉朝以后,与中国的建筑文化、民间艺术相融合,逐渐的中国化、世俗化,并和城市建设、城市景观及山水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古建筑是人类在大自然中伟大的创举,一块砖上的几处磨损、一块瓦上的一角残破,或许是自然、或许是人力留下的痕迹,正是这些磨损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参考文献:
《中国古塔》
《陕西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