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发展 >> 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河从何而来,古人怎么提
古人的智慧和实践、创新能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矿石中提取水银便是一例。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墓中“水银为海”,以水银为百川。对此,专家们在秦始皇帝陵的封土区域检测出汞含量超标,从而可以推测陵墓中有大量水银。
据古籍记载,其实在秦始皇去世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已使用了灌输水银的措施。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位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墓葬中,倾水银为池。
这就是说,在公元前7世纪或更早,中国人已经能够获取大量汞(俗称水银)。
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量极小,被认为是稀有金属,常温下即可蒸发,提取工艺复杂。
那么,中国古人是从哪里、如何提取到大量水银呢?是否知道水银有剧毒?
古人发现水银的历程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发现自然界有一种棕红色、色彩鲜艳的石头晶体。
古人把这种美丽天成的石头开采出来,作为观赏石,进而用作装饰性的颜料。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朱砂!
“朱”在古代指大红色,即深红色;“砂”指细碎的石头。因为把这种红色石头研磨成细碎的沙粒状乃至粉末,才便于使用。因为“丹”也指红色,因而它也叫丹砂。
古人把朱砂视为上天赐予的灵物,用它作为安神、定惊的药物。甚至把它作为能长生的灵丹妙药,炼丹术古籍中称它为“灵砂”。
距今约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河姆渡村遗址等地,出土的彩绘陶、木器等器物上,专家们发现了一种红色涂料,它就是朱砂。
人们还把朱砂用于美容化妆、工艺美术品等。
朱砂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也即它属于汞矿石。当然这是现代科学的说法。
古人从红色矿石中开采、提取朱砂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它含有一种重质液体,呈闪亮的银白色,因而就叫它水银。
古人用什么方法提炼水银?古籍记载,古人把朱砂进行煅烧,就可得到水银。
例如北宋时期官方编撰的《本草图经》中记载:
水银,《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
古人还给它取了很多别名:流珠、元珠、灵液、活宝、子明、元水等。
而且,古人发现生成的水银容易蒸发,不易收集,而且操作人员会发生中毒。
于是,就改用密闭方式制作,密闭在竹筒中或者罐中,便于保存。
古人把水银用于何处呢?
古人把这种神奇的石头提取物视为上天赐予的神物,就把它用作药物。
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的《五十二药方》,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其中有几个药方就应用了水银。例如用水银、雄黄混合,治疗疥疮等。
后世的很多医学书籍都记载了水银的药用价值,当然也注明了它的毒性。
秦始皇陵墓中的大量水银来自何处?朱砂矿石,主要产于湖南、贵州、云南一带,尤其是辰州(今湖南西部)的以质好量大而出名,“辰砂”之名由此而来。
但是在古代,西北、西南某些地区也有大量出产。换句话说,有贡矿的地方就可以提炼出朱砂和水银。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秦国巴郡也就是今天的今重庆和四川东部一带,有个寡妇名叫清。她的家族拥有一处丹砂矿,几代人靠此赚钱。寡妇清继承了这个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还花钱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来保护财产。秦始皇获知她自立自强的事迹后,非常敬佩,给予很高的礼遇,还下令在她家乡建造了一座“女怀清台”褒扬她,名扬天下。
上世纪50年代进行矿业普查时,科技人员在陕西省旬阳县的青铜沟一带,也就是古巴国范围,探明汞储量达到1.74万吨。在这里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还有古代的众多矿洞和开采遗迹。
北宋时期的《本草图经》中记载:
水银……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煅。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煅,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
西羌指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这段话说了,产自西羌的水银多于南方所产。
秦始皇是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作为千古一帝,他建造规模宏大的帝陵,必然会向全国征集物料。那么从湖南、贵州、云南一带调集水银很正常。
而且,秦始皇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那么按照就近原则,从古巴国地区、西羌调集水银更便利。
在产量、技术有保障的情况下,秦始皇陵墓分布大量水银也就不是难题了。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陵墓中要用这种措施?
据推测有几个原因:模仿社稷江山的山川河流,出于个人精神信仰,防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