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介绍 >>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也称为免振捣的混凝土,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能够在致密钢筋结构中,仍然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均质性。自密实混凝土拥有较多优点,如保证混凝土良好地密实、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性、改善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增加了结构设计的自由度、避免了振捣对模板产生的磨损、可能降低工程整体造价,因此被称为近几十年中混凝土建筑技术最具革命性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和调整配合比思路,研究水胶比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综合相关的技术指标最终确定C6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1原材料
水泥:海螺P·O52.5级水泥,密度3.10g/cm3,28d抗压强度56.6MPa;
粉煤灰:45μm细度,筛余18.8%,密度2.29g/cm3,需水量比%;
矿粉:密度2.89g/cm3,比表面积m2/kg,流动度比%,28d活性指数98%;
硅灰:加密硅灰,密度2.13g/cm3;
粗骨料:5~20mm连续级配石灰石岩碎石,表观密度kg/m3;
机制砂:细度模数3.0,石粉含量7.8%,MB值0.85,堆积密度kg/m3,表观密度kg/m3;
减水剂:自配自密实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减水剂,密度1.g/cm3,减水率27%。
2试验方法
C6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检测参照JGJ/T-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设计参照JGJ/T-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根据实际工程要求,确定C60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填充性:坍落扩展度(SF2:~mm)、扩展时间T50(0VS2<2s);间隙通过性:25<PA1≤50;抗离析性:离析率SR2≤15%。并且应确定拌合物中粗骨料体积、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的比例等参数,才能设计出初始配合比,具体步骤如下:
(1)每方混凝土中粗骨料体积Vg=0.32m3
(2)每方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mg=kg
(3)砂浆体积Vm=1-Vg=0.68m3
(4)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Φs=0.44
(5)每方混凝土中砂的体积Vs=Vm×Φs=0.38m3,砂的质量ms=Vs×ρs=kg
(6)浆体体积Vp=0.38m3
(7)胶凝材料表观密度ρb=2.77g/cm3
(8)配制强度fcu.o≥1.15fcu.k=69MPa
(9)水胶比:mw/mb=0.29
(10)每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b=kg;
(11)按照矿粉、粉煤灰、硅灰掺量分别为25%、20%、5%计算,每方混凝土中矿粉、粉煤灰、硅灰的质量分别为kg、kg、28kg,则每方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为kg。
(12)按照减水剂掺量1.5%计算,每方混凝土中的外加剂质量mca=8.5kg
(13)按照水胶比每方混凝土中水的质量mb=kg。综上所述得到C60自密实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见表1。
3.2配合比的调整
考虑到减水剂的具有减水率,配合比设计时初始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正常应该低于设计用水,因此需要调整水胶比,研究水胶比对C60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和离析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水胶比降低到0.25时,坍落扩展度降低明显。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扩展时间T、倒置坍落度排空时间、间隙通过性均增加。水胶比为0.29时,由于水胶比较大,流动性大,T流出时间小,但因砂浆体粘度过小,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变差,在拌合物填充过程中容易造成粗骨料沉降分离,使填充性能变差,拌合物会出现离析与泌水等情况,混凝土的抗离析性也会下降,离析率偏大高达19%。水胶比为0.25时,用水量较少,自密实混凝土的粘度增大,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和间隙通过性变差,抗离析性较好。综合上述相关技术指标,尤其是抗离析性、流动性,选择水胶比为0.27。
3.3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进一步的调整,确定水胶比为0.27,用水量为kg/m3,胶凝材料为kg/m3,矿粉、粉煤灰、硅灰掺量分别为25%、20%、5%,保持容重不变,调整砂石用量,得到最终配合比,见表3。
4结论
(1)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先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先确定坍落扩展度等级、扩展时间T要求、间隙通过性、抗离析性要求,然后按照设计步骤进行计算。
(2)水胶比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水胶比过大,抗离析性就偏差,水胶比过小,粘性大,流动性小,不密实。
(3)C60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为0.27,胶材用量kg/m3,混凝土工作性能达到SF2、VS2、PA1、SR2的要求,28d抗压强度达到设计等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