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她才是贾府真正狐狸精诱导宝玉偷偷做丑事

发布时间:2023/2/20 22:07:41   

袭人是宝玉房里的丫鬟,但是她的身份却非同一般,她跟晴雯一样本来是贾母房中的丫鬟,因贾母格外疼爱宝玉才把她们拨给宝玉。但是,除却这层关系以外,袭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她未来将是宝玉的姨娘。

贾府里不乏姨娘,姨娘等同于妾的身份,她们属于偏房,自己生的孩子属于庶出,要跟丈夫的正房妻子叫母亲。在贾府中,姨娘的地位仅次于主人的正房妻子,但是由于她们一般出身于丫鬟,因此在地位晋升之后并不会获得真正的尊重,贾政的小妾之一赵姨娘就是证明。

虽然姨娘的身份被鸳鸯等个性刚烈的丫鬟所厌恶,但袭人似乎对这一身份由衷地羡慕。袭人为人老成持重,她对贾母和王夫人的性情拿捏得非常准确,出于对宝玉无微不至的照顾,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青睐。

宝玉作为贾府的“活龙”,他自己的内心对于恋爱对象相对明确,在内心深处对家长的婚姻安排并不满意。他支持木石前盟而不是金玉良缘,也就是说,宝玉真正喜欢的人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在丫鬟中晴雯和袭人可以分别作为林薛二人的翻版。除了照顾宝玉周到细心外,袭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是宝玉的意中人,而戏份较少的晴雯才是宝玉钟情的女子。

然而,后来袭人在生活中的地位却远高于晴雯,王夫人还特意把自己日常工资的一部分拨给袭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性,在抄检大观园后直接“炒掉”了晴雯,晴雯背负着狐狸精的骂名搬出了大观园,最终含冤而死。以丫鬟的结局为宝玉的婚姻做参考,袭人升职加薪,晴雯却被炒鱿鱼,这并不符合贾母的期望。

贾母作为宝玉的祖母,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非常看好,清虚观打醮之时,张道士提出为宝玉介绍对象,虽然宝玉当时表现得非常生气,但贾母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在贾母看来,只要是模样长得好,能配得上宝玉这个小帅哥,她就愿意让二人成婚。在屈指可数的候选人里,只有林黛玉没有根基,也不富贵。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贾母心仪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然而,王夫人对宝玉的婚姻看法,与贾母背道而驰,她希望自己妹妹的女儿,也就是薛宝钗嫁给自己的儿子。王夫人还联络皇宫里做贵妃的女儿贾元春支持金玉良缘,一次,贾元春特别赐给宝玉和宝钗同等标准的礼物,以区别于其他姊妹,以此显示对薛宝钗的支持。

王夫人为了能够决胜这场婚姻竞赛,她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分化贾母安插在宝玉身边的势力,她首先抬高了袭人的地位和工资,再在贾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晴雯彻底轰出大观园,并给她一个当时女性最害怕的罪名——行为不检点,勾引大家公子,也就是将晴雯彻底污名化,让她不再有反击的能力。晴雯的死亡,让贾母一方的势力受到极大削弱。

反观袭人,尽管她不能左右主人的意思,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背叛了贾母。同为贾母的丫鬟,袭人因金钱和地位被王夫人收买,并私下向王夫人“打小报告”,把许多怡红院自己人才知道的事情向王夫人和盘托出,成为致晴雯死亡的头号“助攻”,此举也让宝玉伤心欲绝。

袭人此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贾府,袭人的背叛并不令人奇怪,她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实际上,在全书的第四回,袭人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晋升作准备,那就是“绑定”自己与宝玉的关系。

在这一回中,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做了春梦,袭人在为宝玉换衣服的时候发现这件事。宝玉当时羞红了脸,觉得异常难堪。

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

对于袭人来说,这本来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袭人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首先是“不敢再问”,也就是说,她把这件事替宝玉隐瞒了。但是,在宝玉吃过晚饭之后,袭人却做出了有异于常人的举动。

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当刚发现这件事的时候,袭人是“不敢再问”,而等到外人不在的时候,袭人却“羞笑问道”,并且“掩面伏身而笑”。因此宝玉才提出让袭人跟自己“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也就是说,袭人在诱导宝玉。在《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中有一段侧批,内容如下:

既少通人事,无心者则再不复问矣,既问,则无限幽思,皆在于伏身之一笑,所以必当有偷试之一番。行文轻巧,皆出于自然,毫无一些勉强。妙极。

如果把这段话翻译得更直白一点,意思就是说,袭人是明知故问,她问宝玉这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为了自己能和宝玉“偷试一番”。本来曹雪芹用的是春秋笔法,隐讳地说出了袭人的为人,但批书人担心读者不能看清袭人的真面目,所以在盛赞曹雪芹写人艺术高超的同时,告诫读者要擦亮眼睛。

行文至此,不知你对袭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钱钟书曾在《围城》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此时此刻,这句话用来解释袭人的为人,或许再恰当不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