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想写形象贴切的比喻并不复杂,只要您掌握这

发布时间:2023/3/12 16:53:32   
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10625890.html

亲爱的朋友,您在写作文时,是否想通过“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饱满度、有趣性与可读性。是否想让读者看过文章后,有心领神会,甚至会心一笑的感觉,喜欢并且乐于沉浸在您所营造的文学殿堂里。但有时面对想要描写的事物、情境,却感觉无法运用适当的比喻,就像描绘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却怎么也找不到颜料。。。您不用着急,请尝试用以下公式,帮您快速找到形象贴切的比喻。

比喻的公式,简而言之就是“提炼本体特征+日常生活中找寻对应物+特征相连”。首先,我们深挖本源,先看“比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帮助读者能够轻松展开联想,跨越思想的隔阂与时空的界限,与作者一同“观察”描写的事物或“体会”彼时的感受,让文字有跃然纸上之感。因此,作为作者,首先要思考事物的特征,将特征提炼为抽象的词语,抽象则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然后对应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衣食住行”,看其中哪些事物与此特征相同或相近,进行特征连接,由此想象出比喻的词句。

这里有人想问,为什么要找“衣食住行”?因为最终比喻的接收者是读者,评判的法官也是读者。因此,一个好的比喻要以读者为出发点,作者应想法设法来适应、满足读者的“感官”。而读者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如何才能让您写的事物与众多读者想象的事物保持一致。拿“衣食住行”中的例子来比喻,就能让读者瞬间展开联想,秒懂所要表达的意思。

举例来说,大物理学家费曼说他的父亲善于比喻,形容恐龙身高、脑袋大时,父亲就会告诉他“恐龙站起来,有家里楼房那么高。脑袋伸进窗户,会刚好塞满,用力就会挤破”。他的父亲首先想到了“高、大”的两类特征,然后找“房子、窗户”这类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物品,再将“房子的高度、窗子的宽度”特征与恐龙的“高、大”特征相连接,就会很轻松地在年幼孩子的脑中展现画面。费曼说,他后来的成就也得益于父亲的教育,让他掌握了比喻的力量,体会到了学习的本质,将一切复杂的理论比喻为日常事务,从而更好地学懂弄通。

再举一个例子。钱钟书写的一个比喻,“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这个比喻我们先看一下,钱钟书想要表达给读者的信息,“老实人的恶毒”,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常规来说老实人不会恶毒,并在一起用,就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感觉,老实人怎么会恶毒。这里我们就提炼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第一个特征“意想不到”。另外,“恶毒”指给人们带来伤害,作者又认为不会有严重伤害,我们提炼第二个特征“轻微伤害”。找到这两个特征后,验证作者后面的总结,“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同样是“不期待”与“伤痛”两个关键词。

接下来,作者对照特征,找“日常生活”中的比喻。他用“食物”作比,找到了“米饭与砂砾”、“出骨鱼和刺”,这些食物都满足上述两个特征,自然比喻就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公式来仿写呢?以“食”为例,满足“意料之外”与“轻微伤害”,如“一盘香喷喷蛋炒饭里边放多的盐”或者“汤里捞出的飞虫”,呈现出“意想不到”与“轻微伤害”之感。大家还会轻易联想到其他贴切的比喻。如以“住”为例,可以想到“出差半月回来,发现未关的空调”或“假期回来后,发现被水浸泡的地板”等;以“衣”为例,可以想到“新买衣服上藏着的一根针”等等。。。如此思考,大家可以发现思路会被完全打开,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比比皆是的例子,来描写我们想要表达的特征,比喻会变得如此简单而有趣。

亲爱的读者,通过上面的例子,您是否会发现“比喻”的大门正缓缓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待您畅快的傲游。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如有不足之处,请您批评指正。如您有其他的妙招,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