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中国人爱吃羊蝎子

发布时间:2023/11/24 15:03:11   

羊蝎子其实是俗称,指的是羊身上口感极为鲜美的龙骨部位,也就是脊椎骨,带着脊背肉和脊髓,一节一节的。因其横截面有三叉,大概是“Y”字形,貌似蝎子张扬的形状,故而俗称羊蝎子。

貌似蝎子张扬的形状,故而俗称羊蝎子。羊蝎子就是羊大梁

而羊蝎子火锅的主料就是羊蝎子。羊肉的特性为味甘性温入脾肾经,具有补虚劳形衰、祛寒冷益肾气、开胃健力、通乱治带、助元阳、生精血等辅助功效,其中祛寒冷,助元阳可立见功效。

羊蝎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血糖;高蛋白;富含钙质。易于吸收,有滋阴补肾,养颜壮阳功效。是养生美食,常食用者延年益寿,青春永驻。

美味羊蝎子宋代文豪苏东坡也爱吃羊蝎子,不过那时候,还不叫羊蝎子

 宋代文豪苏东坡也爱吃羊蝎子,不过那时候,还不叫羊蝎子。

苏轼因政治斗争而被贬官惠州,当地市场寥落,商品匮乏,但每日会杀一只羊。因为苏轼是被贬斥的罪官,所以不敢与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

于是苏轼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在这些骨头之间也有一点羊肉。取回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苏东坡

苏轼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自称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味道。苏轼大约三、五日吃一次羊脊骨,并在家信中调侃他的弟弟苏辙,你生活优渥,多年公款吃喝,饱食好羊肉,把牙齿都陷进去了,也碰不到羊骨头,怎么能明白这种美味呢。

在信末,苏轼还幽默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每次自己把骨头上的肉挑剔光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前文曾提到苏轼吃羊脊骨基本算“武吃”的范畴。苏轼可能没想到,他喜欢的羊脊骨,千百年后竟然逐渐兴旺发达起来,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羊蝎子”。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一次蒙古奈曼部的王爷打猎回府,突然被一阵奇异的香味所吸引,派人打听,原来是府里新来的厨子正在煮羊脊骨。王爷赶紧让人呈上享用,赞不绝口。因为整条羊脊骨的形状像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蝎子,于是被命名为“羊蝎子”。

令人垂涎欲滴的羊蝎子

清代蒙古王公与清朝皇室之间交往频繁,羊蝎子也传入宫廷,获得了康熙帝的赞许,从此羊蝎子被列入皇家御宴。不久,其他达官显贵也跟风而进,将羊蝎子添加各种新佐料,改进制作方法,使肉嫩汤鲜更进一步。再往后,羊蝎子逐渐流传入民间,成为老百姓喜欢的美食。

俗语说“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北方火锅没有不下羊肉的,毫不忌讳羊肉的膻,有的人更是不膻不爱。寒冬临至,人难免心理暗示自己要吃顿暖胃饱肚的,于是,羊蝎子成了人们聚会的上选。

  笔者对这个传说表示怀疑,因为吃过羊蝎子的人都知道,如果想吃羊蝎子,必定两手是羊油,且羊脊骨极难啃,吃相很不雅观。作为普通百姓无所谓,但皇家是最讲礼仪的地方,让皇家人为代表的贵族,当众不顾仪态的大啃羊骨头,估计不太靠谱。

笔者也查阅过部分清朝宫廷正式宴会的菜单,并未见到羊脊骨这类菜肴的名目。

其实,羊蝎子真正的流行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中国人,逐渐从吃饱发展到寻求健康,羊蝎子汤含钙的高优点被发现,于是人们慢慢兴起吃羊蝎子火锅的热潮,大街小巷不时能见到各种经营羊蝎子的饭馆。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这股风潮流传到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某些专营羊蝎子火锅的饭店已经成为全国巨型的连锁企业。如果苏轼泉下有知,不知是不是也深感欣慰呢?

只是今天羊脊骨的制作方法与古法不同,或许可以用苏轼的烹饪之法,另开一家“东坡羊蝎子”,告慰先贤。

羊蝎子

羊蝎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羊蝎子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原因在于:

一是羊肉是温性的食品,属于冬季滋补最好的食品,骨头上肉也是最好的肉。

二是羊蝎子火锅适合不同的人群,并且经济实惠,可以说各不同人群都可食用。三五知己、亲朋好友在一起吃羊蝎子也很有趣。

三是最近几年羊蝎子火锅的做法有改进,风味、品种有所扩大。像白汤、红汤、麻辣等不同风味适合不同的人群。

另外,和牛肉相比,羊肉是比较安全的食品,不容易使人发胖。羊蝎子吃起来也没有猪排骨那么腻。

俗话说:“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而羊蝎子又是羊中精品----其肉香嫩而不腻,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汤浓香而不膻。喜食肉者,解馋而体不长胖,营养而脂未增高。所以说,身体肥胖者,血压、血脂高者宜食羊蝎子以代猪牛。而且,据专家称“更具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补钙益气之特效。”从营养角度看,羊蝎子具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补钙益气,强身壮体之功效。

其次,羊蝎子有“补钙之王”的美誉。羊蝎子经过长时间的焖,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达到补钙的功效。故老年食之能缓解骨质疏松,中年食之,能养颜美容,少年食之,能健脑增高,并对患有慢性结肠炎、胃炎、气管炎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对工作、学习疲劳困倦,可起到加油充电的作用,堪称老少皆宜,四季均享的上乘美味佳肴。

以羊蝎子为主料的清汤羊蝎子火锅在我国北方已有多年的历史,因其富含钙质,而且易于吸收,故而在民间中常以此为土方医治骨质疏松症者。而在原清汤的基础上加入麻椒,辣椒,豆豉,桂皮,小茴香,胡椒,干姜,良姜,砂仁,丁香,山奈,白芷,北芪,生地,荜拨,草果等3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精心熬制老汤,羊蝎子原料只用内蒙古地区的5—6个月大的羔羊,经泡,挑,烧,煨,焖等十几道工序方可出锅。

羊蝎子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红汤,一种是白汤的。

首先,要准备十斤羊的脊骨,二斤羊的腿骨,将羊的脊骨按着骨头节剁成块,再把羊腿骨剁折,然后一起放到锅里用热水烫一下,把羊的腥膻味和血污去掉。将用水烫完的羊腿骨摆在锅底,再将羊脊骨摆放在羊腿骨之上,然后添水用猛火炖,在水还未开之前将花椒、大料、草果、白芷、小茴香、孜然、香片、肉蔻、桂皮装进调料盒之后,再和新鲜的姜片、葱段这些调料放入锅里。

锅里面的水开后,放入鸡精和少量的盐,然后将炉火调小用中火炖,大概在半个小时之后吧,要打开锅盖看看,用筷子扎一下,如果能够扎入羊肉里面,说明羊蝎子已经熟了,此时,将炉火调成小火,慢慢地炖制,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再将炉火调成微火,再炖制大约再过一小时吧,就可以食用了。

煮熟过的羊脊椎骨被师傅砍成一块块

你看吧!凳子还未坐热,一大铁盆的羊蝎子火锅便热气腾腾地呈上。煮熟过的羊脊椎骨被师傅砍成一块块,红色的酱汤咕噜咕噜,还伴随着滚开的白沫子。正宗的羊蝎子一般分两种锅底,清汤和酱汤,或按颜色,红汤和白汤。清汤便是什么不加,单用羊蝎子慢炖,待其熬成一锅乳白色,汤里还能分明瞧见羊骨熬出的髓,鲜甜清香。这让我回忆起老家的瓦罐煨汤,不同的是,带着草原的野味。

酱汤的锅底,便是各家有各家的秘方了。不过大抵的口味是咸味里带着一股辣劲,辣的程度可自己选择。一大勺舀上来,有干辣椒、香叶和大料(南方人称八角)等等。红色的汤底带着骨头熬出来腻腻的精华,与清汤相比,是又辣又香的风情。南北方人的差异,在此餐桌上便略知一二。大部分北方人,吃火锅时从不喝汤底,只取其味。而南方人,第一勺总爱先鉴定汤的鲜甜。但并无绝对,因人而异。

红色的酱汤咕噜咕噜,还伴随着滚开的白沫子

羊肉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分绵羊和山羊。羊蝎子和平常的涮羊肉,用料一般偏爱绵羊,其肉质较嫩,膻味淡些;山羊行走矫健,相对来说,肉更有弹性,口感较老。

据说,从前的老北京人吃羊肉更为讲究。春天把羊羔养在城里,天稍热,便赶到山里去。深山老林饲料充足、气候凉爽,等一个夏天后,羊只只剽壮肉肥,再赶回北京。

更妙的是,在回京城的路上,经过玉泉山,让羊群歇息一段时间,喝个泉水清肠通胃,使羊肉在肥嫩的同时,摒弃了一股膻味。

锅一滚开,筷子便可行动,夹起相中已久的羊蝎子。正宗的吃法,可不能讲究斯文、秀气。拨开重重香料和雾气、用双筷夹到碗里后,用手抓着啃。羊蝎子骨肉相连,肉不多却鲜嫩多汁,吃的秘诀在于“敲骨吸髓”,肉啃完之后,骨头里的髓也想法设法吸个尽,发出“啫啫”的声音。因此,倘若介意被瞧见啃骨头时的狼狈,惶恐吃得不尽兴,也可对一同进食羊蝎子的伙伴,事先筛选一番。

《本草纲目》记载,羊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材,“甘,温,无毒,利血脉。”孙思邈更说,“久服不损人”。有的人舌头不伶俐,更是出动吸管。骨髓是羊的原味与浓浓汤底的结合,口感复杂,粤语有句俗语形容得贴切,食过返寻味!

草原上的羊

当锅里堆得山高的羊蝎子,变成一堆骨头渣时,剩下的,便是炖老半天的锅底了。此时还不可撤,肉还没吃饱的,可以再下腿肉,涮起来浓香无比,不用任何蘸料。

最值得一提的,是冰豆腐,又俗称冻豆腐。这种豆腐长着蜂巢状的皮肤,下在锅里煮开后,像一块海绵吸收了浓浓的汤汁,咬开后,鲜甜的羊蝎子锅底与豆腐的质感相融,过瘾。

锅一滚开,筷子便可行动,夹起相中已久的羊蝎子

最后的最后,有的肉食者已经饱腹,有的可以渌面条作为主食下锅,再象征性地涮一些蔬菜,像蒿子秆(茼蒿的枝干)之类的,就算大快朵颐了。

这样一顿名声吓人的羊蝎子火锅下来,将近到了尾声。食量惊人的,嫌火锅太腻的,还可以点一道风味的北平菜——烤窝窝头。吃法跟西餐前菜的蒜蓉包蘸牛油颇为相似,窝窝头的两面用油烤得焦脆。伴随着窝窝头上菜的,有一小碟臭豆腐乳,别称是“青方”,灰色的腐乳上有着蛇皮样的纹路。这一小块东西,外乡人乍一闻,是粪便似的臭味,本地人却把这道菜视为榴莲一般的圣物,闻着臭,吃着香。价格便宜的臭豆腐,蘸着窝窝头吃下去,堪比法餐的享受,越嚼越香,停不了口!

人人称道的羊蝎子

北京人住在天子脚下已几百年,来往此地的人也不计其数。食物的风味却融合了五湖四海后,自成一格,有名称触目却人人称道的羊蝎子,也有外乡人品不出好感的臭豆腐乳。历经风雨的都城,口味上除了美味,更讲究的是实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7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