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前景 >> 混凝土基础篇之混凝土的组成和质量影响
作者:将心软件,将心软件专注商砼智慧化30余年,提供商混ERP、搅拌站智能调度系统、搅拌站自动排队系统、商砼智慧化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绪论
一、混凝土的组成
混凝土材料组成的基本原理,系由填充材(filler)与胶结材(binder)以适当比例,均匀混合所组成。原则上,以填充材为骨干,占有混凝土大部分体积(以普通混凝土而言,骨材约占混凝土七成以上之体积),形成混凝土材料之主体,故填充材应具有取得容易、成本低、质地坚实、性质稳定、不易风化变质等特性,一般均以天然石材,如取自河川或陆上之砂石材料,作为混凝土之填充料,也就是习称的骨材(aggregates)。
另一方面
要使为数庞大的填充料或骨材成为有用的营造建材,则需透过胶结材的黏结作用,并以工程所需要的几何形状、尺寸、规格等条件成形,成为绝大多数构件的主体,因此,作为胶结材的材料必须有适当的粘着、聚集及填充的特性,现在工程上所使用的水泥浆体即扮演此一胶结材的角色。
如所示
混凝土系由骨材(填充料,Filler)(其体积约占60%~75%)和水泥浆体(粘结料)(体积约占25%~40%)组合而成,若添加额外掺料则成为特殊混凝土(SpecialConcretr),通常混凝土系以骨材(Aggregates)与水泥浆体(Paste)等二种基本材料经「混」合、「凝」固而成的人造「土」石。水泥浆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水灰比,在相同材料及养护状况下,减少用水量具有许多优点:增进抗压及绕曲强度、增加水密性(WaterTightness)、减低吸附水量、增加抗风化能力、浇置面间有较佳之粘着性、混凝土与钢筋间有较佳之握裹力及干湿作用所造成的体积变化较少。
换言之
在可适当捣实的条件下,含水量越少则混凝土品质越佳。由于骨材占混凝土大部分的体积,其选择正确性会影响混凝土整体的质量。
混凝土中材料的组成百分率范围
1及3表以较细骨材为主的「富配比」
2及4表以较粗骨材为主的「贫配比」
贫富配比之分类,并无一定之规范,以填充的观点为胶结材总量足以填充骨材空隙之配比
再以原材料相互间的组成可分为:
(1)水泥浆体(Paste)
由水及胶结材(水泥、炉石、飞灰、硅灰、化学掺料等以水泥为主要成份的粉细列原料)所组成,一般使用在特殊场所,例如:墙面的修补、预力套管的灌置、工作物间间隙的浇置等。
(2)水泥砂浆(Mortar)
由上述的水泥浆及细骨材(俗称〝砂〞)所组成,一般使用在:墙面的修饰、工作物间较大间间隙的填充、地版的施工、砌墙等。
(3)混凝土(Concrete)
由上述的水泥浆及粗骨材(俗称〝石〞)所组成,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工程建构及住宅房屋的主要建材。
(4)特殊混凝土(SpecialConcrete)
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特殊的掺料所组成,用以改变混凝土的特性,以适合特殊的结构物使用的混凝土,例如:自充填混凝土(S.C.C.)、高性能混凝土(H.P.C.)等。
其间的关系以下述结构表示:
混凝土组成阶层及类别
二、混凝土质量影响之因素
优良的混凝土材料俱有良好的可塑性、经济性、耐久性等等性能,见表1-1
当然亦具有低抗拉强度、低延展性等缺点,在材料影应用上即是采用复合材料的原理,来克服混凝土的缺失,并发展混凝土的特征,达到材料最佳的使用程度。
由于材料先天上均具有常态性的变异,同时材料的料原质量亦常会因环境等变化而有相当改变,尤其是水泥的质量及骨材的含水状况,经常造成混凝土质量的变异,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影响结构体的质量,因此质量管理措施因应而生。
虽然水泥混凝土的管制原理类似于其它材料的管理方式,然而它常面临材料供货商低价竞争的压力、甲方固定的材料配方、以及无完善的鉴定及管理制度,以致质量管理名存实无,造成混凝土质量普遍低劣、或竞相偷工减料,以削价满足市场的要求。
为了确保及重整混凝土质量,有必要对混凝土质量及传统质量控制概念作一扼要的回顾,希望投资者、设计者、施工者及使用者能适度关切混凝土质量,保障消费大众(使用者)的基本权益。
表1-1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
目前虽然国内混凝土施工能在传统的束缚下,技术层次甚低,可是未来的远景光明,只要国内朝着科学认知的新方法逐步进行,则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当可臻至最高之境界-安全、经济、美观耐久以发挥材料应有的潜能。
目前在工程上所使用的混凝土,便是以上叙述的基本概念,经过逾一世纪的演进、改良所获致的现代土木工程材料。现在,工程上所使用的普通混凝土,便是天然砂石作为细、粗骨材,配普通卜作兰水泥(ordinaryPortlandcement)、水或必要之少量矿物、化学掺料,均匀半合而成。这些骨材、水泥、水、矿物掺料、化学掺料各自的材料性质与其比例,甚至于加工过程,都将直接影响其所形成的混凝土材料性质。
此外,水泥与水混合形成水泥浆体(cementpaste)后,会进行水泥水化反应(cementhydrationreaction),是水泥浆体胶结能力与硬固性质的来源,而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将持续一段时间,水化反应初期的数天是反应规模最大的阶段,混凝土的主要性质都将在此一时期发展出来,随着时间的延长,水化反应的规模逐渐缩小,但却仍末完全终止,整个水化反应过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因此,「龄期效应」(ageeffect)是混凝土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湿度是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规模、速率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混凝土的性质也会受环境、湿度条件及大的影响,特别是混凝土拌合、浇置后的初期,是整个混凝土材料性质成形的重要阶段,故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所谓的「养护」(Curing)。
简言之,混凝土材料有以下特性,值得加以特别重视。
(1)组成材料复杂性
混凝土性质受其众多组成材料所影响,使得混凝土制造与施工过程的品管显得更为重要。
(2)龄期效应
混凝土性质随其水化程度之提高而渐趋成熟,其诸多材料性质亦随之提升,但由于整个水泥水化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在此一过程中,混凝土各项性质都是逐渐在改变的,这种混凝土性质随时间(龄期)变化的现象,一般称为混凝土的「龄期效应」,是混凝土材料特有的现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特别加以注意。
(3)环境因素
混凝土性质与其水化程度息息相关,而水泥的水化作用本质上是一化学作用,其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其所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即为环境温度与湿度。
环境温度过低,故然会减缓水化反应速率,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过高的环境温度,则亦对混凝土长时间的性质发展不利,因此,除非有其必要,否则,一般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特殊低温或高温的天候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后初期,如环境干燥,而混凝土又没有受到适当的保护,则混凝土极易因为水分的散失而影响其水化能力,长时间后,混凝土已发展出一定的强度和孔隙结构,则其受环境湿度影响程度将可减缓许多,因此,混凝土施工后初期之保护与避免失水措施,是相当重要的,一般称之为「养护」,养护工作可说是混凝土施工的一项必要工作项目。一般将养护视为一种附带的工作,认为是可有可无,即使做了,也只是应付而已,这是亟待改正的心态。
混凝土为建筑施工时的主要材料,亦是构成结构体主要部份,其质量之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对结构物之安全性有相当的关连,因此对混凝土材料的认识,可使此材料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然而,混凝土系为一种复合材料(CompositeMaterials),巨观上由水泥、炉石、飞灰、硅灰、骨材及掺料等各种性质相异的材料组合而成;这些原材料材质的良窳加上组合的正确与否,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有所影响,不良的材质会造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降低,甚至于产生混凝土的一些病变,原材料的组合不良则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泌水(Bleeding)、析离(Segregation)、粗涩(Coarse)、过稠(Consistent)等不良于施工的现象,对硬固混凝土更会有低强度(LowerStrengh)、开裂(Crack)、爆开(Popout)、起粉(Dusting)、起砂(Sanding)、蜂窝(HoneyHole)等不良现象。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可以下表1.2作总体的说明:
表1.2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分类表
#混凝土搅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