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市场 >>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历代诗人,以白居易的诗最为深入浅出,他曾在《与元九书》中说过一句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之所以,借白居易的诗句开头,也是为了强调,单看一句诗,若脱离了当时的语境、诗人的经历,所探求的意思终究是差了几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北宋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
我填了一首新词,倒了一杯美酒。此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而我在旧亭台上,看夕阳西下,心底想的却是,何时才能归来?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看见花红落残;似曾相识的是,春燕又飞了回来。而我依旧在独自徘徊在小径中,淡淡的忧愁席卷而来。
正如题主所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总有一点意犹未尽、意外言外的感觉,那到底是什么呢?
晏殊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生平过往?
世人都会说,这首《浣溪沙》是晏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太准确。
晏殊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词人”,一生的文学成就,不亚于他的政治才能。
他写了一万多首词,但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散逸,如今仅存《珠玉词》首,《全宋诗》中收其诗首、残句59句、存目3首,以及《全宋文》中收录的散文53篇。
晏殊,以“神童”起步,5岁能诗,14岁参加殿试而后被授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召试中书,17岁任太常寺奉礼郎……由此开始了他的宦海沉浮的生涯。
且不论他的政治成就,他年少成名却难得有一份真诚、缜密的心情,用今天的话来说,有格局、三观正、不恃才傲物。
用比较客观中正的话来评价他就是——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因此,他才会一生笔耕不辍,并且励志于创办教育,欧阳修说他是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就是这么一个人,晏殊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不仅能承前启后,而且非常具有个人色彩。
晏殊的文学成就
从宏观角度来说,晏殊最为人所称道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在内容呈现上,非常注重精神内涵的挖掘,写景写事,均赋予其一种生命力,将自己的情绪、理性的思考,融入其中。哪怕是描写富贵、哪怕是伤春怨别,都能让人感觉到“砂砾里开出花”的惊喜感,这是一种理性的反省。
晏殊虽然身处高位,但是他从不吝啬对柔情的表达,而其中所透露出的旷达、理性和圆融通透的个人风采,与他的人一脉相承,是为人如其文。
在这样的印象中,他广为流传的佳句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
都是如此,风格统一,言辞优美工整,更是意在言外,令人回味无穷,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再回到《浣溪沙》的这一句。显然,这是晏殊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幕——政务繁忙的间隙中,总有片刻的闲暇时光,他在旧亭,就着酒,写着新词。从这一刻,他作为词人的敏感,就已经开始捕捉一种微妙的情绪,那就是新与旧的对立。
在晏殊的政治生涯中,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变法”——庆历新政,他重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但随着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也宣告失败。
因此,新与旧,对于晏殊的感触是异于常人的。于是,闲暇的欢欣,在这种心绪下,看见夕阳西下,内心涌动的不是自然之美,而是对于归宿,更是对于前路何往的迷茫。
傍晚时分,借着夕阳柔和的光,他看到的是娇艳的花朵盛极而衰后落下帷幕,以及归来的燕子,所荡起的心中疑惑,年年燕归来,此时的燕子与往年没有不同,但只是似成相识,并不是以前的那一只……
这就将场景置于一种宇宙洪荒的时间轴上,因此就显得缺乏永恒和安全感。这也就是词人接着在小园中,落满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原因所在。
触动你我的,不是眼前的花与燕,而是晏殊在静止的自然万物中,看到了流动、看到了变化。可以说,他是以文学的笔法,写出了哲学的思考——世界是流动的。
当他看清了这一点,他也就会在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中,更加的从容与豁达。因为流动,他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变化,时刻做好准备,这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所以,如果一味地沉溺于伤春,那就小看了这一句的格局。他是在时光的流转中,看到了世界的本质,在流动中抓住美好,这才是我们应该去与他产生共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