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砂 >> 砂发展 >> 2020年全国文综卷地理图文详析云南广
一、选择题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图1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第1题:甲国的汽车企业将组装厂转移到乙国,一般来说,甲国的经济水平要比乙国高,创新技术也会更强,排除A项;甲国与乙国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图1来看,转移前汽车已经销往乙国了,转移后市场(小正方形代表市场)并没有变,排除B选项;汽车企业只是将组装厂转移到乙国(甲国不组装了),市场没变,生产规模也就没变,排除C;甲国经济水平高,组装汽车的成本较高(工资高、地价高),乙国组装汽车的生产成本较低,选D。(此题可以将甲国比喻为美国,乙国比喻为墨西哥。见下图)
第2题:邻国之间消费习惯和经济水平不一定相近(如美国与墨西哥),排除A项和B项;
从图1可以看到,汽车企业需从甲国运输零部件到乙国,又要将组装好的汽车运回甲国,邻国之间运费成本就较低,所以,选C;此题没有涉及研发问题,且研发可能也还是在甲国,排除D项。
第3题:从图1(见下图)中的箭头可知,汽车企业原来是在甲国组装汽车,然后在甲国和乙国销售;组装厂转移后,甲国不再组装,需从乙国运汽车回甲国销售(注意:这也属于从乙国进口),所以,A项是对的,B项是错的;该汽车产业组装厂转移后,甲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应该是下降,而不是上升(乙国才是上升)。
1.D
2.C
3.A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4-6题。
4.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年
B.-年
C.-年
D.-年
5.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6.推测-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第4题:从图2可以看出,39岁左右的人口是最多的,他们出生的时间大概是年(-39=),所以,选D项。
第5题: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跟41-44年龄组的人数明显偏多有关系(刚好两代人)。所以,选C项。
第6题:此题不要多想,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情况,推测应该是选B。
如果多想了,看到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见下图),人口外流;再联想到东北有些地级市人口负增长,就容易误选D。
为什么东北的有些地级市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而西部不会呢?原因有两个:第一、西部城市化水平没有东北的高,西部农村人口比重较东北大,人口出生率较高;第二、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经济增长较快,吸引部分人口迁入或回流。
4.D
5.C
6.B
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第7题:③是玄武岩(喷出岩),它是在图中所有岩层都形成之后,再喷出形成的,它是最新的;②是砂砾石层(沉积岩),它是在①和④形成之后才形成的,次新;①断层是在④岩层形成之后才发生的,所以,④岩层最先形成的。
第8题:该面是侵蚀面(见下图),沉积作用是不能形成该面的,所以,B项和D项排除;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地表(面)一般是不平坦的,如丹霞地貌,排除A;地壳稳定,遭受侵蚀,可以形成平坦而广阔的侵蚀面。因此,选C项。
7.D
8.C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1.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第9题:首先要理解林线和雪线的含义(题干有简要解释)。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或灌丛。
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如下图)。
因为堪察加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所以林线和雪线海拔高度就主要取决于气温了。与阴坡相比,阳坡的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林线和雪线都更高。
第10题:林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林线升高,说明气温升高;雪线的海拔高度除了跟气温有关,还跟降水(雪)量有关,降水(雪)大,雪线也会降低(如阿尔卑斯山的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主要就是迎风坡降水量较多的原因,见上图)。所以,此题选A项。
第11题: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火山锥原有的森林会被烧毁,冰雪也会融化;火山停止喷发之后,森林和冰雪会慢慢恢复,林线逐渐升高,雪线逐渐降低。
9.A
10.A
11.B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图7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图7(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4分)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8分)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分)
第36(1)题:先要用尺子量图上距离(见下图),然后根据1cm代表实地距离18km计算出休闲城到吉隆坡和国际机场的实地距离。位置优势就是“近”,又有高速公路经过休闲城。
第36(2)题:废置矿场用于开发,成本较低,这个是比较容易得出的;但矿坑湖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这个就不太容易想到了,这里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信息,这个信息说明湖大且位于矿场中心。
第36(3)题:此题要注意“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和“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这两个信息。前者说明国内经济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后者说明还有众多的国际游客。
第36(4)题:休闲城规模大、功能多,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和提供全面的、高水平的服务。
36(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36(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6(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36(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待能力强。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泊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8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37(1)题:此题难度较大。
首先,题目本身就不太好理解,对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分别简述图8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注意“分别”两个字,其意思就是对Ⅰ、Ⅱ、Ⅲ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描述。
其次,图中是“湖沼沉积”,题目中是“湖沼面积”。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湖沼沉积量大,说明湖泊面积大;湖沼沉积量小,说明湖泊面积小。
第三,通过对比,归纳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大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第37(2)题:要注意题目要求——“自然原因”。从图9(见下图)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而气温有波动,但没有上升。
第37(3)题:根据第(1)小题的分析,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是此消彼长的,但-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泊面积却减小,与第(1)题的结论相悖。为什么呢?只能从人类活动去找原因了:“1万年以来”这是人类活动少,自然因素为主导的情况;-年则是人口多,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大的情况。
第37(4)题:此题答“赞同”或“不赞同”都是可以的。理由则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去说明。
37(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37(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7(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37(4):
赞同。
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毫米,趋向温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
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二)选考题
43.[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徽杭古道安徽伏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逐渐发展成为徒步旅游线路。图10示意该徽杭古道所在区域的地形。
说明该段徽杭古道成为徒步旅游线路的优势条件。
此题难度不算大,但要得高分也不容易。要注意从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来答题:“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的必经之路”意味着文化景观多、文化底蕴深厚;从经度可以看出,伏岭镇至清凉峰镇,线路不算太长,适合徒步;等高线比较复杂,有山有水,说明自然景观丰富;清凉峰镇属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且离杭州也不太远,徒步旅游客源丰富。
线路长度适中;沿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线路历史久,文化景观多,文化底蕴深厚;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徒步旅游需求旺盛;距主要城市(杭州)等客源地较近,交通便利。
4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此题对于比较少见玻璃幕墙的乡村或中小城市的同学,难度也许是不小的,因为要凭空想象。其原理见下图。
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
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结束语:
全国文综卷Ⅲ与平时的模考题比较相似,跟1卷相比,确实比较容易下手;但要得高分也不容易。选择题有时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干扰,大题则比较难做到多点回答。
目前使用全国卷Ⅲ的地区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本试题分析由《木木老师地理课堂》原创发布,不足之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