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中华美食苏菜菜谱大全及概述2102道

发布时间:2022/10/25 11:06:45   

苏菜即江苏菜。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江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水产品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鮰鱼)、太湖银鱼、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南京龙池鲫鱼以及其它众多的海产品。优良佳蔬有太湖莼菜、淮安蒲菜、宝应藕、板栗、鸡头肉、茭白、冬笋、荸荠等。名特产品有南京湖熟鸭、南通狼山鸡、扬州鹅、高邮麻鸭、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无锡油面筋等。加之一些珍禽野味,林林总总,都为江苏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江苏菜风格清新雅丽,反映在刀功精细,刀法多变上。无论是工艺冷盘、花色热菜,还是瓜果雕刻.或脱骨浑制,或雕镂剔透,都显示了精湛的刀工技术。

江苏菜以重视火候、讲究刀工而著称,尤擅长炖焖煨焐,著名的“镇扬三头”(扒烧整猪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苏州三鸡”(叫化鸡、西瓜童鸡、早红桔酪鸡)以及“金陵三叉”(叉烤鸭、叉烤桂鱼、叉烤乳猪)都是其代表之名品。

清鲜平和、追求本味、适应性强是江苏风味的基调。范曾先生为《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专辑题词“江山秀色、清雅风味”是对江苏风味的最好概括。无论是江河湖鲜,还是禽畜时蔬,都强调突出本味的一个“鲜”字。调味也注意变化,巧用淮盐,擅用、糟、醇酒、红曲、虾籽,调和五味,但不离清鲜本色。

江苏菜式的组合亦颇有特色。除日常饮食和各类筵席讲究菜式搭配外,还有“三筵”具有独到之处。其一为船宴,见于大湖、瘦西湖、秦淮河;其二为斋席,见于镇江金山、焦山斋堂、苏州灵岩斋堂、扬州大明寺斋堂等;其三为全席,如全鱼席、全鸭席、鳝鱼席、全蟹席等等。

江苏菜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表明,至迟在年以前,江苏先民已用陶器烹调。《楚辞·天问》记载了彭铿作雉羹事帝尧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已有了全鱼炙、露鸡、吴羹和讲究刀功的鱼脍等。据《清异录)记载,扬州的缕子脍、建康七妙、苏州玲珑牡丹鲜等,有“东南佳味”之美誉,说明江苏菜在两宋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至清代,江苏菜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清稗类钞·各省特色之肴馔)一节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所列十地,江苏占其五,足见其影响之广。

江苏又为名厨辈出之地:帝尧时的彭铿,春秋时的太和公(或作太湖公),明代的曹顶,以及中国第一位被立传的厨师王小余、仪征萧美人和号称“天厨星”的董桃楣。

江苏的烹饪文献亦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元代大画家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明代吴门韩奕的《易牙遗意》、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此外,历代史书、诗词等所记江苏名产名肴也是屡见不鲜。

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

淮扬风味以扬州、淮安为中心,肴馔以清淡见长。历史上,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枢纽,东南经济文化中心,饮食市场繁荣发达。“扬州三把刀”之一的厨刀著称于世,扬州名厨遍及海内外。周恩来总理在开国大典招待会上用的就是以淮扬风味为主的菜肴。名菜有“镇扬三头”、“镇江三鲜”、淮安“长鱼席”等。

金陵风味、以滋味平和、醇正适口为特色,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需。尤擅烹制鸭馔,金陵叉烤鸭、桂花盐水鸭、南京板鸭以及鸭血汤等颇具盛名。清真菜在南京也颇具特色,名店马祥兴的四大名菜(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为其代表。此外,夫子庙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名传送逾。

苏锡风味,以苏州、无锡为中心。苏锡菜原重视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近代已向清新雅丽方向发展,甜味减轻,鲜咸清淡。苏锡近几年发展很快,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讲究食用以味为主,又讲究观赏,形成观食俱佳的格局。松鼠桂鱼、母油船鸭、梁溪脆鳝、常熟叫化鸡、常州糟扣肉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此外,苏州糕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苏州玄妙观、无锡崇安寺小吃亦很有名。

徐海风味,指徐州、连云港一带。徐海菜以鲜成为主,五味兼蓄,风格淳朴,注重实惠,名菜别具一格。霸王别姬、沛公狗肉、羊方藏鱼、红烧沙光鱼等名菜为其代表。近十余年来,江苏烹饪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学校教育。职工在职培训,大大提高了厨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术水平。随着烹饪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江苏菜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勇于扬长避短,勤于学习兄弟菜系的精湛技艺和风味特色,使之日趋完美。

31.绣球干贝

此菜以虾仁、鱼肉斩茸制圆,滚裹上用干贝、火腿、香菇、绿菜叶等加工成的细丝,形同绣球,故名。成熟后浇上用鸡清汤制成的卤汁,鲜醇爽嫩。

主料:净白鱼肉克,鲜河虾仁克,干贝30克。配料:水发冬菇丝40克,熟火腿丝40克,绿菜叶丝30克,黄蛋糕丝30克,鸡蛋情2个。调料:绍酒15克,精盐6克,味精2克,葱姜汁水50克,鸡清汤克,水淀粉5克,熟鸡油20克,熟猪泊50克。

1.将干贝洗净,放入碗中,加清水,少许绍酒、葱姜(整拍松)上笼蒸至松软,取出拣去葱姜(原汁留用),剔除边筋,用纱布包好,挤去水分,揉搓成丝绒状,同香菇丝、火腿丝、绿菜叶丝、黄蛋糕丝拌和待用。

2.虾仁、鱼肉洗净,分别斩成茸状,分别放在容器中。在鱼茸中加入鸡蛋清、绍酒、葱姜汁水和清水40克,顺着一个方向搅打至上劲时,边搅边将虾茸加入。

3.将茸料挤成一个个直径约2.5厘米大小的肉丸放入盛有干贝等“彩丝”中滚动,均匀粘满彩丝,取出放入盘底已涂油的盘内,上笼蒸熟。

4.炒锅置火上烧热,放入熟猪油,鸡清汤和适量蒸干贝的原汤烧沸后,用精盐、味精调味,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鸡油,然后浇在蒸熟的绣球干贝上即成。

32.生炝条虾

条虾,即中华白虾,产于黄海。因虾身细而长,壳薄色白,故名。条虾、蛤蜊、鲜怪在盐城被誉为“海产春三鲜”。春节过后,即陆续见市。生炝条虾吃法独特,家家会做,人人爱吃。清明节前的条虾,皮薄透明,外壳柔软,肉嫩味鲜,堪称佐酒佳肴。

主料:鲜条虾克。调料:曲酒50克,精盐5克,白酱油50克,白糖30克,香醋15克,白胡椒粉1.5克,红腐乳汁40克,蒜未5克,姜末5克,芝麻油25克。

1.剪去条虾的爪和须,先用清水反复漂洗后,再用冷开水过洗两次,然后放入竹篮,沥去水后放入盘内加入精盐、曲酒抢制30分钟,以杀菌去腥。

2.将炝好的虾放入另一盘内,再把白酱油、白糖、香醋、红腐乳汁、蒜末、姜末同放碗内调匀,浇在虾上,淋入芝麻油,撒上白胡椒粉即成。

各种调味料的用量要掌握好,这样才能保持口味醇正。当然亦可根据各人的口味适当增减调料品及用量。

33.大烧马鞍桥

大烧马鞍桥为两淮长鱼名菜,因鳝鱼段与猪肉合烹,形似马鞍桥而得名。成菜色泽酱红,汤汁稠浓,鳝段酥香,风味隽永。清朝诗人林兰痴在《刊上三百吟》一诗中对大烧马鞍桥一菜赞扬道:“藏时本与龟为伍,烹出偏从马得名;解释年来谈铗感,当筵翻动据鞍情”。

粗活鳝鱼—0克,带皮猪腿肉—克,大蒜瓣克,绍酒10克,精盐55克,酱油60克,白糖20克,香醋10克,白胡椒粉0.5克,葱结、姜片各20克,芝麻油25克,熟猪油克。

1.将鳝鱼宰杀,从腹部剖开去内脏洗净,切成6厘米长的段,每段在脊背上剞2—3直刀。置盆内加精盐50克及芝麻油拌和,随后用清水洗去粘液,猪肉洗净,切成厚片。

2.将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50克,烧至五成热,放入葱结、姜片各10克偏香,再倒入猪肉片,煸炒至肉片变色时,加入酱油40克和清水。盖上锅盖,烧沸后移至小火焖约50分钟。另取锅上火烧热,舀入熟猪油克,烧至5成热时,放入蒜瓣炸香,放入葱结、姜片略煸,投入鳝段翻炒几下,加入香醋、酱油20克、精盐5克、绍酒和适量清水,烧沸。

3.取砂锅一只,垫上竹垫,先倒入肉片,再倒入鳝段和卤汁,加入白糖,盖上锅盖,烧沸后移小火上焖约15分钟,移至旺火上收浓汤汁,装盘,撒上胡椒粉即成。

焖的火候要掌握好,口味要求鲜咸,有蒜香,略带甜味,肉质要酥烂。

34.醋熘鳜鱼

鳜鱼,又称水底羊、桂花鱼、季花鱼,是“四大淡水名鱼”之一。肉多刺少,肉质洁白细嫩,熟制后呈“蒜瓣”状。中国自古食用鳜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其头似羊,丰肉少骨,名水底羊”。唐人张志在《渔父)词中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为传世名句。鳜鱼菜肴为筵上名撰。清代《调鼎集》上有批片炒、氽,切块烧、焖、冻,切丝烩,切丁拌,剔肉烩并作羹等菜式。醋馏鳜鱼,香脆酸甜,骨酥肉嫩,是脍炙人口的扬州名菜。

主料:鳜鱼1条(约重0克)。配料:韭黄段克。调料:葱10克,姜10克,蒜瓣20克,绍酒50克,醋75克,酱油75克,白糖克,水淀粉克,芝麻油50克,花生油克(约耗克)。

1.将鳜鱼去鳞、鳃,再从口部取出内脏,洗净。然后在鱼身两面剞成牡丹花刀。再用线扎紧鱼嘴,用刀将鱼头、鱼身拍松。

2.炒锅上火,倒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用左手提鱼尾,使鱼肉下挂成“牡丹花瓣”形。然后在其表面均匀地挂上一层淀粉糊。接着右手抓住鱼头,轻轻地将鱼放入油锅内,初炸至呈淡黄色时捞起,解去鱼嘴上的线,略凉后再将鱼放入七成热的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起。稍凉后,再放入八成热的油锅内炸至焦黄色,待鱼身浮上油面,出锅装盘,用干净的布将鱼掀松。

3.在鳜鱼重油的同时,另用炒锅上火,舀入花生油克烧热,放入葱姜炸香,加酱油、绍酒、白糖和清水克,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再淋入芝麻油、醋、韭黄段、熟花生油50克,制成糖醋卤汁。

4.在制卤的同时,另取炒锅上火,烧至锅底灼热时,舀入花生油克,及时将卤汁倒入。将鱼和卤汁快速端到席面,趁热将卤汁浇在鱼身上,此时发出“吱吱”的响声,然后再用竹筷将鱼拆松,使卤汁充分地渗透到鱼肉内部即可。

此菜要掌握好炸鱼时的油温及炸制时间的长短,保持外脆里嫩;其次是要两锅并用,在炸鱼的同时要制好卤汁,这样才能保持卤汁浇在鱼身上能发出“吱吱”的响声。

35.金腿脊梅炖腰酥

金腿脊梅炖腰酥是南京传统风味名菜。金腿即金华火腿;脊梅即猪里脊肉,俗称梅条肉;腰,即猪腰。此菜因几种原料经炖制后肉质酥烂而得名。成菜汤清汁醇,原汁原味,腿香、肉烂、腰酥,滋味醇浓鲜美,四季皆可食用。

熟金华火腿—克,猪里脊肉—克,猪腰4只(约重克),萝卜(约克),黄酒20克,精盐2—3克,葱白段、姜片各5克。

1.将熟火腿切成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里脊肉切成比火腿稍大的块。将猪腰的外膜撕去,在两面直剞4—5刀。萝卜去皮,削成核桃大小的圆球12个。

2.锅放清水上火烧沸,投入里脊肉、猪腰,烫去血污,捞入冷水中浸泡。接着将里脊肉、猪腰和火腿及葱白段、姜片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置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炖约1个半小时。随后捞起猪腰,切成约0.8厘米厚的片,仍放回锅内。

3.将萝卜球放沸水锅内烫一下,捞入砂锅,加精盐、绍酒,再改上旺火炖沸,至萝卜球成熟即成。

36.樱桃肉

樱桃肉,为苏州传统名菜,因其形、色似樱桃,故名。此菜源于《桐桥倚棹录》记载的“果子肉”的一种做法。后经厨师改进,由小块肉改成整方块肉剞花刀,调以红曲水烹制,色艳红,形整而块粒似樱桃,肉酥烂入口即化,咸中带甜,肥而不腻。此菜宜于春未夏初食用。

猪五花方肉1块(约重克),嫩豆苗克,精制油25克,绍酒40克,精盐12—13克,冰糖60—70克,红曲水25克,葱结15克,姜片8克,味精1克。

1.方肉刮清洗净,肉皮朝上,用刀直剞1.3厘米见方的小块。刀深过第一层精肉;再翻过,在精肉面刻3刀,深至第二层精肉。放入锅内,放冷水。用旺火烧沸,焖至肉刚熟取出洗净。

2.锅中放垫,加肉汤,放入肉块(皮朝下),加葱结、姜片、绍酒、红曲水、盐11克、冰糖30克,用旺火烧沸上色。盖锅盖用小火焖约1小时,至肉酥烂,再用旺火,加冰糖续烧,收稠卤汁。去葱姜,去掉肋骨,放在长腰盘中央,皮朝上,浇上原卤汁。

3.旺火热锅,加精制油烧热,放入豆苗,加盐1克煽炒至翠绿色;入味精炒和,起锅拼在肉两旁成绿叶状。

1.剞肉时,刀深要一致,匀落,保持形美,便于入味;刀太浅,肉皮一面不能翻成樱桃状,太深则会使肉散架失形。

2.焖烧须用小火以使肉烂入味;糖分两次放。第二次放旨在收稠卤汁,色泽更亮,达到“甜出头、咸收口”的要求。

37.荷叶粉蒸肉

姑苏池塘多植荷蕖,荷叶田田。民间早就用荷叶增添菜肴香味。北宋蔡宽夫在其所著诗活中写道:“吴中作,多就溪池中莲叶包为之,后数日取食,比瓶中气味者特妙”。荷叶粉蒸肉便是由此逐渐演变而来。猪肉和米粉掺和,滋味互相渗透,肥而不腻,荷叶添香、添色,诱发食欲。

猪五花肉克,鲜荷叶2大张,麻油30克,绍酒25克,酱油70克,白糖35克,粳米克,桂皮、茴香10克,丁香5克,葱10克,姜5克,霜降酱15克。

1.猪肉刮净,抽去肋骨,切成长约8厘米的肉块10块,放在碗中,加酱(塌细)、酱油、绍酒、糖、葱、姜、桂皮、茴香、丁香(一半)拌匀,浸渍约半小时。

2.粳米加香料入锅炒至色黄,去香料,米碾成粗粉。

3.将肉中的香料、葱、姜拣出,拌上米粉,皮朝下置碗中,葱、姜、香料放在上边,用旺火蒸约3小时至肉酥烂,去葱、姜及香料。

4.将鲜荷叶划成10张,在开水中泡一下,冷水过凉,毛面朝上置案板上,将出宠的肉逐块放上,滴上麻油,包成10包装盘,再上笼快蒸至荷叶香透出即成。

1.荷叶要选洁净完整的,并批去背面老筋,再入沸水锅烫洗。

2.炒米火不可太旺,防止发焦;碾成的粉不能细,以免发粘。

3.必须趁肉热包荷叶,续蒸汽要大,时间不宜长,以免荷叶发黄。

38.糟扣肉

江南民间喜用香糟做菜,菜肴糟香扑鼻,口味珍美,而且菜式多变,逐渐闻名。清《调鼎集》中载有“糟肉”、“冷糟肉”、“糟蒸肉”、“糟烧肉”、“糟拌肉”等数款以肉为主料的糟菜。糟扣肉,是常州冬令、初春的应时名肴,制法独特,以色泽酱红,酥烂入味,肥而不腻,糟香异常百受到顾客青睐。

猪五花肉1长方块(约重克),香糟克,蜜枣10颗,酱油克,白糖70克,绍酒克,葱15克,姜片15克,猪肉汤克。

1.猪肉刮净,洗清。置冷水锅中,煮至肉中血水出尽,捞出;将猪皮朝下放入有竹算垫底的砂锅中,加绍酒、葱(打成结)、酱油、自糖、姜、猎肉汤;香糟斩匀同蜜枣一起放入纱布上,扎成袋放入砂锅内,用圆盘压盖,再盖上砂锅盖。用中火烧沸,再用小火焖约30分钟,取出肉,凉透。

2.将肉切成长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片,皮朝下扣入碗内,放上香糟袋。肉汤收至浓稠,浇入碗内,用玻璃纸封住碗口,上笼蒸约1小时,取出香糟袋,将肉翻扣在盘中即成。

1.制作此菜必须选用五花肉,且不可过肥。

2.肉必须凉透后再切片,不使形损。

3.香糟斩细,便于溶入汤中;调料须一次加准;扣入碗内应排齐,并用玻璃纸封口,以防笼水溢入。4.此菜焖、蒸复合,焖在于上色、入味;蒸为了酥烂、成形。因此,需掌握火候。

39.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苏州传统名菜。可见诸于清《桐桥倚棹录》。美食家袁枚在苏州品尝过一次,盛赞此菜:“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此后不能再遇此尤物矣”(《随园食单》)。此菜,微黄透明,肉烂莲香糯,蜜香芬芳,汁甜如蜜,火腿鲜醇。

熟金华火腿中峰克,通心莲50克,冰糖克,白糖40—50克,松子仁25克,情汤90克,水淀粉30克。

1.火腿精肉面剞小方块,深度至肥膘1/2为止,皮朝下放入碗中,加清水(以淹没为度)上笼蒸约2小时30分,拔去咸味;通心莲蒸酥。

2.取出火腿放入碗中,加冰糖、清汤,上笼蒸约1小时,再放入莲芯续蒸30分钟,取出复入盘中(皮朝上);汤汁滗入锅中,加松子仁、白糖、水淀粉烧稠卤汁,浇在火方上即成。

1.蜜汁之前,必须先将火腿咸味拔淡。

2.此菜为火功菜,应长时间蒸烂,方可味入肉烂。

3.火腿甜制,别具风味,掌握用糖量。

40.烂糊

烂糊又名烂糊肉丝,即白菜烧肉丝,为江南民间家常菜。成菜看似不热,吃则烫唇,酥烂鲜肥,入口即化,故被俗称烂糊,成为冬令时菜。

黄芽菜1克,猪前腿肉丝克,精盐7克,黄酒10克,猪肉汤约克,味精4克,葱椒、湿淀粉适量,熟猪油克。

1.将黄芽菜(大白菜)洗净,菜叶和菜梗分开,切成约6厘米长的细丝,

菜叶稍宽一些。

2.炒锅置旺火上,舀入熟猪油75克,放入肉丝拨散,加黄酒炒至断生,随加猪肉汤烧沸,移至小火烧至八成烂。接着将锅上旺火,放入白菜梗,加精盐4克,烧15分钟后,再加入菜叶丝和精盐3克,烧30分钟。烧时要注意翻拌均匀,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浇熟猪油75克及葱椒,轻轻翻拌,起锅装碗即成。

葱椒为葱叶切成极细的末加绍酒调制而成。制作此菜关键是要烧到味,要达到烫、鲜、烂的程度。此菜虽为家常菜,上筵席亦颇受欢迎。

41.烩鱼香肉圆

鱼香肉圆是南通市桃李菜馆特级厨师马树仁的创新菜。选用猪里脊肉、熟肥膘斩茸制圆,然后调成鱼香味成菜。特点是细嫩腴美,富有弹性,自问世以来,深受欢迎。

猪里脊肉克,熟猪肥膘40克,蟹粉50克,笋片50克,熟火腿片50克,菠菜梗20克,香菜叶10克,水发木耳25克,鸡蛋1个,姜末25克,葱段20克,葱姜汁水50克,泡辣椒25克,绍酒25克,精盐10克,胡椒粉0.5克,味精1.5克,肉汤克,苏打粉1克,水淀粉40克,熟猪油75克。

1.将猪里脊肉和熟猪肥膘分别斩成茸,放入盆中,加葱姜汁水和清水调成稀糊状再将精盐4克放入搅打,使肉茸逐渐粘稠成厚糊状,再加入鸡蛋清、水淀粉25克、苏打粉继续搅打至上劲成缔。

2.炒锅上火,放入清水,烧至五成热,将肉缔挤成丸子入锅,烧至近沸时,用小火养透捞出入清水中漂去浮沫,浸在清水中待用。

3.炒锅继续上火烧热,放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入泡辣椒、姜末、葱段,煸出香味时放入蟹粉、笋片、熟火腿片、木耳、菠菜梗,略炒,加入肉汤,倒入肉圆,加绍酒、精盐6克、味精,烧沸,用水淀粉15克勾芡,出锅装盘,撒上胡椒粉,放上香菜叶即成。

1.调制肉缔时要控制好用水量,多了,形态不饱满,不易定型;少了口感变老。

2.丸子挤入锅中后,忌大沸,否则丸子易被冲击变形,应保持似沸非沸,养透为好。

42.淡菜皱纹肉

淡菜皱纹肉是在江苏民间传统佳肴“虎皮肉”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道名菜。是将经初步熟处理的猪肉,下高温油锅氽炸,使肉皮发泡膨松,排出部分脂肪,再经走红、汽蒸,使肉皮色如琥璃,皮呈绉纹,肉质酥烂而不腻。加入淡菜合烹,使淡菜的鲜美滋味渗入肉内。成菜肉质酥烂异常,鲜腴干香,为猪肉菜中的上品之作。

去骨带皮猪肋条肉1方块(约重克),淡菜12枚(约75克),豌豆苗(或其它绿叶莱克),酱油80克,绍酒60克,精盐2克,白糖25克,味精2克,葱结、姜片各15克,肉骨汤克,湿淀粉适量,熟猪油(或植物油)0克(约耗50克)。

1.将淡菜置保温桶内,加热水浸泡,使其涨发,随后去毛洗净。

2.将肉皮刮洗干净,置冷水锅中上火烧沸,取出洗净。再投入冷水锅中加葱结、姜片煮至六成熟时捞起。随后,将肉置另锅中,加骨汤、绍酒、酱油、白糖20克烧煮走红,至色呈赤红色时待用。(亦可适当加点红曲粉)

3.锅放油上旺火,至八成热时,将走红的猪肉皮朝下放入,盖上锅盖,炸至爆声消失时,将肉翻身再炸片刻,捞起沥油。

4.将炸过的方肉放入走红的汤锅内,上火煮至肉皮起皱纹,捞起晾凉。随后用刀将方肉改刀方块,再旋批成长条,卷成牡丹花形,放上淡菜,放上白糖,浇上红汤,上笼用旺火蒸约15分钟取出,遂将肉汤滗入锅中,取出淡菜。接着将锅上火,放熟猪油25克,烧热后放入豌豆苗,加精盐、味精煸炒至熟,取2/3填入肉碗,将肉翻扣汤盘中,再将豌豆苗和淡莱围边。

5.将浇出的蒸肉卤汁倒入锅中,烧沸后放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浇在肉面上即成。

该菜猪肉经初步熟处理、走红、汽蒸几个加热过程的烹制,关键是火功要足,至肉质酥烂方可。口味要掌握在鲜咸中带微甜。

43.清炖蟹粉狮子头

清炖蟹粉狮子头为扬州传统名菜。选用三成肥、七成瘦的猪肉,配以螃蟹肉和黄加绍酒细切粗斩,制成肉圆,下垫青菜心焖制而成。因形大而圆,犹如狮子头而得名。其特点是:醇香扑鼻,口感肥嫩爽口,味道鲜美,开人食欲。

主料:净猪肋条肉(肥三成、瘦七成)克。配料:蟹肉克,蟹黄50克,青菜心克,虾子1克,猪肉汤克,大青菜叶10片。调料:绍酒50克,精盐15克,葱姜汁水克,干淀粉25克,熟猪油50克。

1.将猪肋条肉细切粗斩成石榴粒状,然后放入盆内,加葱姜汁、蟹肉、虾子0.5克、精盐7.5克、绍酒、干淀粉搅拌上劲。选用7厘米长的青菜心洗净,菜头用刀剖成十字刀纹,切去菜叶尖。

2.炒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40克,放入青菜心煸至翠绿色,加虾子0.5克、精盐7.5克,猪肉汤烧沸离火。取砂锅1只,用熟猪油10克,擦抹锅底,再将菜心排入,倒入肉汤,置中火上烧沸。将搅拌好的肉分成十份。逐份放在手掌中,用双手来回翻转成光滑的肉圆,逐个放在菜心上,再将蟹黄分嵌在每只肉圆上,上盖青菜叶盖上锅盖。烧沸后移微火焖约2小时左右,上桌时揭去青菜叶。

此菜肥瘦肉的比例,冬季为7:3,夏季一般为5:5,春秋季一般为6:4。关键是制肉馅及炖制的火候。

44.冰糖扒蹄

冰糖扒蹄选用带皮猪前时,采用炖的烹调方法精制而成。此菜色泽红亮,皮肉酥烂,甜中微咸,肥而不腻。因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和弹性蛋白,故被视为美容佳肴。

主料:带皮猪前时1只(约重2克)。配料:豌豆苗或菠菜克。调料:冰糖克,白糖15克,绍酒25克,饴糖10克,酱油15克,精盐10克,味精5克,葱段25克,姜片15克,花生油0克(约耗25克)。

1.肘子镊去残毛,放入清水内刮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内煮至四成熟时,剔去骨头修齐。在肉的一面剞上十字刀纹,深至肉皮。在肉皮表面抹一层饴糖晾干后,放入七至八成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金红色时捞出。

2.豌豆苗或菠菜择洗干净。白糖入锅炒至起泡发红,加少许水烧沸成糖色。

3.砂锅内垫入竹箅子,肘子(皮朝下)放入加进葱姜、绍酒、冰糖、糖色、酱油、精盐、清水(没过肘子),上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小火上焖约两小时左右至酥烂。待汤汁已变稠时,加入味精调味,两手提起竹箅子,把肘子翻扣在盘内,锅内的汤汁用火略收浓浇在肘子上。另将豌豆苗或菠菜清炒后围在肘子四周即成。

此菜焖制的时间要长,火要小,以保持形整而酥烂。其次是冰糖的用量要适中,过多则甜腻,过少又味淡。

45.翡翠蹄筋

此菜选用半油发猪蹄筋配以绿色瓜蔬制作而成,故称为翡翠蹄筋。色呈半透明,汤汁稠浓,味道鲜美醇和,口感韧软滑糯,为江苏传统名菜。

主料:干猪蹄筋克。配料:丝瓜克,熟火腿片70克。调料:虾子1.5克,精盐3克,鸡汤克,水淀粉30克,熟猎油克(约耗克)。

1.将干猪蹄筋和冷油一起入锅,用小火或微火慢慢加热,保持三成热油温,经30至40分钟,悟至收缩透明,内部水分排尽后捞出(不可焐至蹄筋表面有气泡产生)。用碱水洗净,投入热水锅中,反复焖焐10小时左右,使蹄筋涨发至恢复到原来体积,内部发软后,盛入容器中,加入碱水,发至原体积的2—3倍时,捞出放清水中,反复漂洗,去净碱味即为半油发蹄筋。

2.将蹄筋切成6厘米左右的段,丝瓜去皮切去两头,剖成两片,挖去瓜瓤,洗净切成长约4厘米、宽约1厘米的条。

3.将锅上火,舀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丝瓜条过油至碧绿色,出锅沥油。炒锅再上火,放入鸡汤、蹄筋、火腿片、虾子、熟猪油50克,烧至蹄筋软糯,再加精盐、丝瓜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起锅盛入盘内即成。

此菜关键是蹄筋要发好。

46.百花酒焖肉

百花酒焖肉是镇江传统风味名菜,以镇江名酒——百花酒为主要调料制成的一道美味佳肴。百花酒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19世纪中期就盛销南洋群岛、港澳地区及欧美等国家。获年巴拿马赛会国际金质奖章,年又获南佯劝业会金牌奖。清朝时,镇江地方官以百花酒作为“贡品”奉献皇帝,又名“贡酒”,颇负盛名。就连当年镇江在京的会馆也借其名而称为“百花会馆”。百花酒酒性温和,具有香、甜、苦、辣、醇五大特点,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易为人体吸收的葡萄糖等,具有补益功效。因而,以百花酒焖制而成的肉酒香浓郁,肉酥入味,甜咸可口,肥而不腻,食之别具风味。

去骨带皮猪肋条肉1方块(约重0—1克),葱段20克,姜片10克,百花酒—克,精盐2克,酱油50克,白糖50克。

1.将猪肋条肉刮洗干净,用洁布吸去水后,用烤叉插入肉块,皮面朝下,在火上烤至皮色焦黄,离火抽去烤叉,把肉入温水中浸软,刮去皮上焦污并洗净。然后,用刀修去边角,切成大小一致的肉块共12块,在每块肉皮上剖上花刀。

2.将葱段、姜片放入垫有竹算砂锅内,把肉块皮朝上排齐入锅,加百花酒、白糖、精盐,置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加酱油,加盖,用微火焖约1.5—2小时至酥烂,再用旺火收浓汤汁即成。

47.清炖兔子

清炖兔子是广泛流传于徐州邳州一带的民间风味菜。兔肉甘凉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美容肉”。“清炖兔子”保持兔肉的原味,操作简便,但因其酥烂脱骨,鲜香肥嫩,风味独具而颇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净兔肉—克,净猪五花肉—克,水发香菇20克,熟冬笋25克,青菜心适量,精盐15克,绍酒40克,味精1克,葱姜各10克,蒜泥30克,花椒3克,白胡椒粉1克,鸡清汤0—1克,芝麻油5克。

1.将兔肉洗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用清水浸泡4小时(其间换水两次),捞出沥水后置盆内,加入精盐10克、绍酒10克、葱姜各5克、花椒腌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五花肉洗净,切成小丁。

2.将兔肉放入冷水锅中,烧沸后略焖(以出尽血水),捞出洗净沥水。

3.砂锅内放入兔肉块、猪肉丁、鸡清汤、葱姜各5克、绍酒30克,上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盖转小火炖至兔肉酥烂,拣去葱姜,加入香菇、冬笋片、菜心烧沸,放入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可配蒜泥蘸食,又是一番风味。

此菜兔肉的血水尽量出净,猪肉丁亦可煸香后放入,无鸡清汤放清水、肉骨汤亦可。

48.金葱牛方

金葱牛方是南京地区冬令传统菜。选用小黄牛的肋脯肉加金葱,经小火长时间制而成。成品牛肉酥烂鲜美,卤汁稠粘入味。此法同样适用于鸡、鸭等原料。

牛肋脯肉1方块(约重1克),葱白段克,冬笋片80克,绍酒80克,酱油克,白糖30克,味精1克,姜片10克,丁香5—8粒,花生油克,芝麻油15克。

1.将牛肋脯肉置清水锅内,上火煮至8成熟,取出洗净,晾凉。随后在肉两面剞上刀纹,用酱油抹在牛脯肉两面上色。

2.将锅置旺火上烧热,放入花生油约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牛脯肉,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捞起。锅内再放花生油50克,投入葱白段,煽炸至色呈金黄色时,放入笋片、姜片、丁香、花生油、酱油、绍酒、白糖及牛肋脯,加清水约0克,盖上锅盖,烧沸后移至小火上至肋脯肉酥烂(约3个小时),转至大火上,拣去丁香,加味精,淋入芝麻油收浓汤汁,起锅盛入盘中即成。

此莱是火功菜,火要小,焖至酥烂为止。口味咸中带鲜,金葱香味浓郁,喜吃甜者,糖可适当多放些。

49.常熟叫化鸡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常熟虞山之麓一叫化子偶得1只鸡,苦于无炊具、调料,欲食难烹,遂将鸡粗粗加工,连毛涂上泥巴,置火堆中煨烤成熟,食之,味不同异常。此法后经厨师不断改进,风味更佳,名声不胜而走。此菜应选用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鸡(黄嘴、黄脚、黄毛)煨烤。

光嫩母鸡1只(约重0克),猪肉丁克,火腿丁25克,鸡肫丁50克,水发开洋15克,水发香菇丁25克,熟猪油30克,绍酒克,精盐5克,酱油克,白糖25克,葱段25克,姜片5克,茴香5克,丁香4粒,鲜荷叶2张,豆腐衣2张,猪网油克,酒坛泥0克,高温玻璃纸1张,包装纸1张,香菜、甜面酱各1小碟,麻油30克。

1.鸡翅右下开小洞,挖去内脏,洗净滤去水。用酱油90克、精盐4克、糖20克、酒75克、丁香、茴香、葱姜调和,将鸡浸渍30分钟。

2.旺火热锅,加猪油30克,入肉、肫丁等辅料炒透,加酒、酱油、盐、糖、少量汤炒和,取出塞入鸡脯中,将鸡头屈转塞入洞中,两腋各放1粒丁香夹住,用猎网油紧包鸡身,豆腐衣洒清水回软后,再包上,先用荷叶1张包住,再用玻璃纸包,外面再包上1张荷叶,用细绳扎紧。

3.酒坛泥加水及盐捣粘,将鸡放在泥中涂匀,再用包装纸包裹成叫化鸡生坯。

4.将生坯放入烤箱内,烤约3小时,取出,去泥、荷叶、豆腐衣等,散开网油,将鸡腹朝上,淋麻油,跟香菜、甜面酱各1碟上席。

1.包裹鸡时周身都须扎紧;荷叶包前,先在沸水中略烫,以使其回软易包。

2.黄泥必须打紧实,以防加热时开裂。烤前,在泥上戳几个小孔,避免烤时热汽外冲,使泥层开裂或脱落;须掌握烤制温度,先用高温烤约40分钟,再用适中的温度烤1小时30分钟,然后改用低温烤,保证肉酥烂而外包的泥不干裂。

50.栗子黄焖鸡

栗子黄焖鸡,是在苏州传统菜“黄焖鸡”(《桐桥倚棹录》)和“栗子炒鸡”(《随园食单》)两款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黄焖着甲”、“黄焖鳗”并称为苏州松鹤楼莱馆的三大黄焖名肴。板粟,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诗经》就有“树之棒栗”的诗句,《吕氏春秋》则有“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的记载。板栗具有益气厚肠胃的功效。食法颇多,与鸡烹调,香味扑鼻,两味相合,相得益彰,秋冬佳肴。

净肥嫩母鸡克,板栗子克,水发冬菇50克,冬笋75克,熟猪油克,麻油10克,绍酒40克,精盐6克,酱油30克,白糖30克,葱10克,姜5克,水淀粉10克。

1.鸡斩成5厘米见方的块,入沸水略氽,取出洗净,置碗中。

2.板栗一切为二,在沸水中烧熟,取出剥壳去衣,放在碗中待用。

3.笋切斜刀块,香菇一切为二,放入碗中待用。

4.旺火热锅,加猪油90克,待油热,入葱姜熬香,放入鸡块,炒透,加酒盖锅焖透。再加酱油、盐、糖、鸡汤烧沸,转小火焖至五成烂,放入香菇、冬笋、栗子,加盖续焖至酥烂,去葱、姜,转旺火收稠,离火,取出香菇、笋放在碗底。鸡块皮朝下排齐入碗,放入栗子,合入盘中。原汤放回火上,加水淀粉至汁浓,加麻油、猪油搅匀出锅,浇在鸡面上即成。

1.选肥母鸡,其油多,皮黄。

2.酱油用量不能多,保持色泽棕黄。

3.因鸡要焖至酥烂,加热时间长,故辅料及栗子在鸡五成烂时放入同烧。

51.母油船鸭

素有“水乡泽国”之美称的姑苏,河街联毗并行,小桥流水人家,恬情幽雅,城外有虎丘、灵岩、上方、太湖诸胜。泛舟夜游之风自唐代白居易开凿“七里山塘”及修筑白公堤开始,至康熙、乾隆时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船莱、船点。正如清·顾禄《桐桥倚棹录》中所描写的,”杯著肴馔,靡不精洁”,“酒茗肴馔,任客所指”。母油船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体现了船菜原味醇厚、原香浓郁、肥而不腻、淡而不薄、清而不寡、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的特色。后经厨师不断改进,色香味形更佳。

肥光鸭1只(约重克),芡实30克,净上白元米25克,净莲芯25克,净白果50克,净栗子50克,水发香菇25克,净笋40克,净冬菇3只,净鸭肫40克,猪肉80克,白汤克,母油(上等酱油)克,白糖25克,精盐6克,绍酒80克,葱60克,姜10克,熟猪油50克,麻油10克,猪骨克,猪皮肥膘克。

1.光鸭除去骨,保持原形;冷水洗净后,在沸水中略烫,去掉污物及血水,割去骚尾。

2.鸭肫、香菇、栗子、猪肉、笋切成丁,同莲芯、芡实、白果、元米一起拌匀,成八宝馅心,填入鸭腹内,两翅夹住鸭颈,用细线扎紧。

3.将鸭、肥膘、猪骨置汤锅中煮至断生,取出洗净,放入衬有锅垫的砂锅内(腹朝下),肥膘及猪骨置上面,放葱10克、姜块;加入鸭原汤,加酒、母油、糖、盐调好口味,压盘加盖,用微火焐3小时左右至酥烂,去葱、姜及肥膘、猪骨,将鸭腹翻至朝上。取出锅底,去细线,用冬菇、笋点缀。

4.炒锅放油50克烧热,投入葱50克,俟葱黄起香,倒入砂锅内,再续焐5分钟。淋麻油即成。

1.鸭出骨应小心,不可将皮戳破。

2.烫洗时要先烫肉面,再烫皮面,使肉质保持弹性。

3.馅料不宜过多,以免加热膨胀,撑破鸭身。

4.须用小火加热,调味料一次加准。

52.甫里鸭羹

甫里鸭羹系苏州传统名菜。唐代文学家陆龟蒙隐居故里吴县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隐居后,喜养鸭,常以鸭馔款待亲朋,其烹制的鸭羹,最受欢迎,不同凡俗,并冠以甫里,自享其乐,此菜名声亦随之隆起。此菜选用上等辅料,精心烹调,汤汁浓稠如羹,浓肥鲜香,五色纷呈。

光嫩鸭1只(约重0克),带皮火腿克,水发蹄筋10根,水发干贝30克,河虾米25克,鲜嫩笋克,山药克,水发香菇25克,鱼圆10只,荠菜25克,绍酒50克,精盐6克,葱50克,姜25克。

1.取出鸭腹内肫、肝,去内脏,割去骚尾,洗净;山药煮熟去皮,与笋分别切成片,水发香菇去蒂,荠菜洗净,永熟晾凉后切末。

2.将治净的鸭、肫、肝和火腿、猪蹄筋放入锅内加清水烧沸,撇去浮沫,捞出洗净,澄清原汤待用。

3.鸭(背朝上),与腕、肝、火腿、蹄筋一起放砂锅内,舀入原汤,加葱(打成结)、姜(拍碎),旺火烧沸,用小火烧至酥烂,去葱、姜,捞出各料晾凉,取下鸭肉,切成小长方块,火腿、肫、肝分切成片,蹄筋切成段。

4.水发干贝、河虾米及山药片、腕、肝、蹄筋铺入盛原汤的砂锅内,然后放入鸭块,加笋片、香菇、火腿、鱼圆,加绍酒、精盐,盖锅用旺火烧沸,用小火续焐至鸭肉酥烂,启盖,撒荠菜末上席。

1.鸭肉一定要焐至酥烂,故须用小火长时间加热。

2.鸭及肫、肝、火腿初步加热后,原汤必须澄清,去浮沫;各料同烧原味浓厚。

53.苏州卤鸭

每年夏秋季,百年老店苏州松鹤楼菜馆便要推出它的招牌卤菜——卤鸭。卤鸭面亦随之应市。卤鸭制作讲究,必选用本地产、当年新肥鸭,现杀,现烹,当日供应,质量上乘。卤鸭,色泽鲜艳,皮呈枣红,鲜肥嫩酥,甜中带咸,卤香浓郁,为佐酒佳品。卤鸭面,是典型的“过桥”面,即面与鸭分别盛碗装盘,食时将鸭放入面中,颇具特色。

新肥鸭1只(约重2克),带皮猪肥膘克,绍酒50克,精盐70克,红曲米粉50克,白糖60克,冰糖70—80克,酱油30—40克,桂皮25克,茴香25克,葱25克,姜10克,水淀粉45克,麻油10克。

1.鸭宰杀治净,入锅,加水1克,放入肥膘、红曲米粉、冰糖、盐、酱油、桂皮、茴香、葱(打成结)、姜(拍碎),用旺火烧沸后,加酒,压盘加盖用小火烧约1小时。将鸭翻身,再用小火续烧30分钟,取出冷透,斩成条块制刀面装盘。

2.在原锅中取出卤汁克,用绢筛滤去杂质成净卤,置一净锅中,加酱油少许及白糖,在旺火上烧沸。加水淀粉搅和,冷透后加麻油10克搅匀,浇在鸭面上。

1.制作卤鸭必须新鸭;口味偏甜。

2.烹烧时用旺火烧沸,小火长焖,使锅中呈微沸状。

3.装盘时须刀面整齐丰满。

4.卤汁以旺火收至稠浓,加糖可增加卤汁光泽,加水淀粉量要少,否则汁太厚不宜渗入鸭中。

54.盐水鸭

南京鸭馔名扬四方。盐水鸭为南京传统名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元朝时期,盐水鸭已是南京享有盛名的食品,此菜选料讲究,以金秋桂花飘香时节江宁湖熟镇所产鸭子为上品,故有桂花鸭之美称。制作工艺严格,有盐腌、复卤、吊坯、汤锅等工序,正如口诀所云“熟盐腌,清卤复,烘得干,焐得透,皮白肉红香味足”。

主料:活肥仔鸭1只(约重0克)。调料:精盐克,葱结5克,生姜2克,花椒1克,八角1克。

1.鸭子宰杀,褪毛,斩去小翅和脚爪,在右翅窝下开约6厘米长的口子。从开口处拉出气管和食管,取出内脏,清水浸泡,洗净血污,沥干水分。

2.炒锅置于火上,放入精盐、花椒炒熟炒香后装入碗中,每只鸭子用热椒盐75克,从翅窝下刀口处填入鸭腹,晃匀。再用热椒盐25克擦遍鸭身。再用热椒盐25克,从鸭颈刀口处和鸭嘴塞入,然后将鸭放入缸内腌渍(夏季1小时,春秋1小时30分,冬季2小时),然后取出放入清卤缸中腌泡(夏季1小时,春秋季3小时,冬季4小时),然后取出挂在通风处吹干。用4寸长的空心芦柴管插入鸭子的肛门内,在翅窝下刀口处放入葱结2.5克,姜片1克,八角0.5克。

3.将汤锅置火上,放入清水2克,烧沸,放入生姜1克、葱结2.5克,八角0.5克,改用微火,将鸭腿朝上,头朝下放入锅内,盖上锅盖焖约20分钟后,改中火待锅边起小泡时,揭并锅盖,提起鸭腿,将鸭腹中的汤汁沥入锅内,复将其揿入汤中,使鸭腹内灌满热汤。如此反复3—4次后,再用微火焐约20分钟取出,抽会芦管,沥去汤汁,冷却后斩成块整齐地装入盘中即成。

55.香酥鸭

香酥鸭是扬州地方名菜。鸭子经调味品腌渍,再上笼蒸至熟烂,最后经油炸而成。此菜色泽红亮,口感皮脆肉酥。以葱白、甜面酱、番前酱佐食,味更丰富。

主料:光鸭1只(重约1克)。调料:花椒2.5克,姜片15克,葱白段25克,精盐50克,绍酒50克,饴糖25克,甜面酱一小碟,番茄酱一小碟,葱结10克,花生油0克(约耗克)。

1.将光鸭取出嗉囊、气管、食管,由右腋下夹窝处用刀划开一条8厘米长的口子,取出内脏,洗净。用花椒、精盐擦遍鸭子全身(先内后外,腿肉面和脯肉面反复多擦几次),然后将鸭脯朝下放入盆中,将余下的花椒、精盐均匀撒在鸭身上。腌约2小时后取出,将鸭胸骨用力揿断,以免蒸后顶破鸭皮。

2.将鸭放入盘内,加绍酒、葱结、姜片上笼。用旺火蒸至酥烂时出笼,倒出鸭肚中汤汁,晾干水分后用饴糖抹遍鸭身。

3.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鸭子入锅炸至金红色,捞出沥油,然后改放入盘中摆成鸭形。四周盘边放上葱白段(亦可划成“兰花葱”或“灯笼葱”),上桌时带甜面酱、番茄酱蘸食。

56.云林鹅

倪云林,名瓒,工诗、善画,为元末四大家之一。所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载有“烧鹅”,制法独特。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对此菜极为推崇,并给名“云林鹅”,称“不但鹅烂如泥,汤亦鲜美”。现为苏锡地区的名菜。

光净新鹅1只(约1克重),精盐20克,葱椒5克,葱白头克,蜂蜜25克,福珍酒50克,绍酒克,荷叶夹20只。

1.用福珍酒、盐、葱椒在鹅身内外擦匀,置1小时左右,再用酒少许与蜂蜜调匀,在鹅身上抹匀。

2。将葱塞入鹅腹,填实。

3.砂锅内放竹算。鹅腹朝下放置,加清水克及酒(以不碰到鹅身为度),用高温玻璃纸封口,盖锅盖,用极微弱的火烹烧,时烧时停,不使锅内激剧沸腾。约2小时后停烧,略炯片刻,揭盖启纸,将鹅翻身,仍封口益锅,续烧约1小时至鹅肉酥烂,取出。鹅腹朝上置盘内,汤另装碗,随荷叶夹一同上席。此菜异香扑鼻,酥烂脱骨,卤汁鲜美。

1.福珍酒为江苏常熟虞山酿造的一种酒,琥珀色,香气馥郁,酒度为15;荷叶夹,为酵面制成的荷叶状的饼,夹菜同食别具风味。

2.煮烧时,火一定要小,时烧时停不可操之过急。因新鹅皮肉较嫩,若火过急,则鹅皮易迸裂,影响此菜质量。

57.锅油鸡

锅油鸡,为常熟王四酒家于本世纪初创制的名菜。王四酒家,始创于清光绪年间(年),由本地村民王四开设的一爿小酒店。以“油鸡白酒、山味野蔽”为特色,吸引八方来客。清末民初《闲话扬州》的作者易君左,畅游虞山之余品尝此菜后,以诗称赞,留下“江山最爱是人才,心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风味好,黄鸡白酒嫩菠青”的佳诗。其后,丰子恺、傅抱石、周瘦鹃等名人亦为该店题诗作画,使之名声日噪,今已成为誉满海内外的著名菜馆。此菜选本地产“三黄”母鸡,经独特的烹制方法制成,具有色泽金黄油亮,皮肥肉腴,香气芬芳的特点。此菜宜大批烹制。

活嫩母鸡1只(约重1克〕,绍酒克,精盐50克,葱克,姜块75克,玉果15克,桂皮15克,八角10克,小茴香10克,山奈(中药材)10克,姜黄(中药香料)5克,菜油克。

1.鸡宰杀治净。入沸水锅中煮5分钟,捞出洗净。

2.炒锅烧热,放入玉果、桂皮、小茴香、山奈、姜黄略炒起香,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口,放入深砂锅内。

3.菜油熬熟,待凉后倒入内有香料袋的砂锅中,加清水0克,再加酒、盐、葱(打成结)、姜块(拍碎),置火上烧成油卤。将鸡放入油卤中,用圆盘压住鸡身,加盖用中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焖约1小时,取出,冷后斩块装盘,淋油鸡卤。

1.烟法,是指原料放入沸油卤中,微火恒温加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油在此还起保温作用。

2.菜油须熬熟,以去油腥味;香料不可多用,煸炒使香味溢散。

3.制卤时火力较大,以使油、水充分混合;入鸡加热火须微小,以使鸡肉酥嫩而不渣。

58.凤裙争鲜

凤裙争鲜选用甲鱼裙边、鱼翅、凤翼精制而成。成菜裙边爽滑,凤翼肥厚,鱼翅软糯,口味醇鲜,味美形佳,营养丰富。

甲鱼裙边克,鸡翅12个(取翅根一节),水发鱼翅克、葱结、姜片各10克,绍酒10克,精盐6克,鸡汤克,白胡椒粉、湿淀粉、味精、猪油各适量。

1.甲鱼裙边、水发鱼翅分装两碗,分别加葱结、姜片各5克、绍酒5克、精盐2克、鸡汤克上笼蒸约1小时。

2.鸡翅放清水锅内,煮沸后用小火焖熟,捞起晾凉,拆去翅骨,取翅根

一节并修齐。随后将鱼翅酿入鸡翅内。接着将鸡翅排入碗内,加鸡汤克、精盐1克复上笼蒸20分钟。

3。将锅上火烧热,放入熟猪油50克,舀入鸡汤克,加精盐1克、味精少许,倒入蒸好的裙边,煮沸后勾薄芡,拌匀装在腰盘的两端,撒上白胡椒粉。接着将蒸好的鸡翅原汤滗入锅内,另加鸡汤克勾薄芡,鸡翅翻扣在腰盘中间,浇上卤汁即成。鸡翅与裙边之间用黄瓜边或绿叶菜隔开、点缀。

59.清蒸鸭饺

清蒸鸭饺系金坛市名菜,因鸭块形似饺而得名。相传已有80多年的历史。此菜原汁原味,味鲜醇,鸭肥嫩,用筷子一拨即骨肉分离,汤色清澈见底,碗面浮有金黄色鸭油。进餐时每人一碗,入口滚烫,回味无穷。

活鸭1只(约重2克),酱油10克,绍酒30克,冰糖10克,八角1克,葱结10克,姜片15克,精盐5克。

1,将活鸭宰杀治净。锅放清水、鸭子,上火煮沸后捞起,用清水洗净。

2.将锅置火上,放人鸭子、酱油、绍酒、冰糖、八角、姜片、葱结、精盐,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煮至五、六成熟时,将鸭取出,切成约70克重的长方块,把鸭翅、鸭脯、鸭腿等搭配好,分置于8个碗内。接着将原汤撇沫后,分别加到各碗中,再放入蒸笼内,以中火蒸熟,即可食用。

此菜蒸制火功一定要足,既要鸭子形整,不散,又要做到筷子一拨即能骨肉分离。最宜数鸭并做,这样味更浓一些。

60.松子鸡

松子鸡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故乡泰州市的传统风味名菜。选用市郊农民饲养的一种矮脚母鸡精制而成。年,梅兰芳大师回故乡演出时,品尝松子鸡后,赞不绝口。此菜鸡肉味道鲜美,酥烂无骨,松子香脆,风味别具。泰州名厨纪元制作此莱颇具特色。

活矮脚母鸡1只(约重0—克),净猪肋条肉克,松于仁8克,绍酒20克,酱油克,白糖60克,葱、姜各10克,鸡清汤克,芝麻油15克,熟猪油克(约耗50克),湿淀粉适量。

1.将鸡宰杀治净,取腿肉、脯肉,在肉面剞上十字花刀。猪肋条肉洗净,斩成肉末,放碗内加绍酒10克、酱油20克、白糖5克、湿淀粉适量拌和,均摊在鸡肉面上,并用刀轻轻排斩,使其粘合,再嵌上松子仁。

2.将锅置旺火上,舀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鸡块下锅略炸,用漏勺捞起。砂锅内放上竹垫、鸡块,加入鸡清汤、酱油、白糖、葱、姜,上小火煨至酥烂,捞起改刀,保持原形装入盘中。

3.将锅上火,舀入熟猪油25克及原汤汁烧沸,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将卤汁浇在上面即成。此菜亦可在煨至酥烂时,捞起改刀,仍保持原形排入砂锅,上火再烧一下,不需装盘、浇汁,直接食用,以保持风味。关键是煨的火功要足,达到酥烂为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14.html
------分隔线----------------------------